分厘必究致敬新干最后的杆秤手艺人

推荐:新干好男儿:“别拍我,我妈看见了会难过...”

厘必

故事新干人的一天keywords文/图

新干通

老手艺是什么?——生活,准确点儿讲应该是“曾经的生活”。大多是与我们小时候或者长辈们小时候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东西。

而就是那些曾经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东西,现在越来越少,甚至快要消失......

在川琴路的一家小店里,看似平凡但又格外显眼。一条道走过去,这家店是极易被忽略的,没有显眼的招牌,也没有气派的装修。

但是门梁上挂的几杆称又格外吸引眼球,见识多了高楼大厦和新鲜玩意儿,看这“老古董”也觉得有几分意思。

李师傅从19岁开始学做称,到如今已经40余年了。它见证了称从当初每家每户的必需品到如今无人问津的多余物种的漫长时期,称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无非就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但也不乏当今社会对手艺传承的严重缺失。

“现在,有各自各样先进的称,谁还买这种称啊,也只有谁家过屋,就图个吉利,遵照习俗买一把做做样子,”李师傅非常淡定但又满脸无奈的说道。

用了几十年的进口红木棍和锯子

在他的小店里不仅做称还修理各种电子秤,没人做称还能靠维修赚点收入。墙上零零散散的挂着一些工具,都是做称用的,用了几十年,每一把都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做一把秤是要经过严格的工序,多一两不行,少一两也不可。做称要先学做人,公平公正才能做出一把好称。

说话之余,李师傅也不忘给我们介绍这些做称工具和做称流程。

制作木杆秤是一门精细手艺,包括选料、制坯、刨圆、套铜套、配砣、装钩、打眼、磨光、校秤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都必须小心谨慎,稍有闪失,秤就会出现偏差。

锁钩

做称第一步首先就是选原料,一根好的木头也间接决定了一杆称的好坏,一般好称采用的是红木。选好原料,还要进行制坯、刨圆。在两端套上铜套,也有些是铝制的。接下来就是配砣,要做多少斤的称就配多重的砣。装钩、打眼、磨光、校秤完成后,一杆秤大致的形状就出来了。

钻孔具(左)和画刻度线的工具(右)

弹线定星位是做杆秤的关键程序。打磨好的秤杆上先用墨线画一条直线,找一高处悬挂着,然后拿起一个法码放进秤盘,在一头用秤砣来回移动,定好精准的刻度位置,就用小刀小心地在上面做上一个细细的标记。法码一级一级地增加,刻度也在小刀下一点一点地增多。刻度定准后,用一个手工的钻孔具,一个小孔一个小孔地钻好,再将细铜丝插入秤孔,剪断、锉平,用锤子敲实。

水银(给刻度线上色)

杆秤的最后一道程序是上色,需要青黑色秤杆的,用五倍子、青矾捏碎沾水后涂抹;喜欢红褐色的,用泡过的红茶渣、石灰搓揉抛光……秤的颜色完全凭客户的喜好来决定。

秤砣

做秤既是木工活,还要懂数学和物理,一杆称重15公斤的秤,要钻个星眼。而做好的一杆秤,因大小卖十元到一两百元不等。

说到兴起,李师傅拿出了自己的一件“宝贝”,这把称乍一看起来与其他称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不同。

“这把称是用红木做的,挂钩、秤砣、这些零件都是铜的,连孔我都没打,直接把零件镶嵌进去。值两千块钱,得做个一两天才能做好,但是我不卖”。此时说话的李师傅言语中带着几分骄傲。

“为什么不卖啊?”我追问道。

原来,这把称是李师傅给儿子做的,后代没有传承到,也算给他们留个纪念。若是以后这杆称世世代代流传下去了,也算是有了一个传承。到那时候,也总归有人会知道以前的称原来长这样。

“这么好的一门手艺,如果没传承下来确实可惜了",我发自内心的感慨了一句。

“做一把秤的成本最少就二十块钱,还要花两个小时人工做,卖40块钱,都还觉得贵,没人买也没人愿意学徒,现在这行早就被淘汰了,哪里还赚得到钱哟~。”李师傅说完这句话,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老手艺人的不易。

时代的发展是要付出代价的,总有一些东西要被替换。那些曾经真实存在过得东西终将会变成一代人的记忆,老了以后还能细细品味......

◆◆◆

▍小编电话、/

▍编辑:新干通(转载授权请联系)

淦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6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