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下班后,我都会去公司的健身房快走一个小时。即便身边的妹子都已经加了速度跑了起来,我还是保持自己的节奏继续快走。
为什么光走不跑呢?因为医生跟我说,像我这种年纪轻轻就得高血压的,建议快走,不建议跑步。也就是说,当身边的同事都在健身锻炼时,只有我一个人是在做康复训练……
如果我不把这个原因说出来,我看上去就是一个懒得跑步的人。
有一次我在公交站台等车,有个中年人问一个老年人要到XX小区,他应该坐哪辆车。老人告诉他应该坐XX路车,然后抬头望了一下远处,说那辆车来了。
等到车开过来的时候,中年人发现这辆车确实是老人所说的XX路,他很惊讶地说道:“隔了这么远你都能看见啊?老人家视力太好了吧。”老人笑笑,“我不是看数字,是看颜色,别的车都是蓝色,只有这路车是绿色。”
如果当时老人不把这个原因说出来,中年人就会误以为是老人的视力非常好。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事情,你作为一个局外人,看到的是一件事的外在,但如果别人没有点破,你就很难看到事情的内在。
以老人与车的那件事为例,如果当时站台上都是刚到此地的外地人,那么当老人顺着中年人的话往下说,承认自己的视力非常好的话,那些人其实是很容易相信的。毕竟,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眼见为实”嘛。
这时老人如果提到自己是因为每天喝几杯枸杞泡的水,视力才这么好的,我估计还是会有人相信。这就是由信息不平等带来的盲目信任,如果这些外地人这辈子就在这儿坐一次车,那他们就很有可能因为无法发现真相,而自始至终都相信老人的话。
有可能,他们还会将这件事讲给其他人听,导致有更多的人相信。
上面这一连串的假设,其实就是一个利用信息差来赚钱的模型,在这个假设中,中年人这个形象甚至都可以是个托。这个例子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很拙劣,很容易识别,那是因为它还没有经过一些类似“区块链”等热词的包装。
知乎上有个博士大V,因为看到自己的朋友在某段时间内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升,问了原因才知道是持有了某种币。后来该大V就大量买进,结果辛辛苦苦赚的一点钱全都给坑掉了。
咱们普通人最容易被“眼见为实”所欺骗,因为我们眼里见到的“实”,只是表象的“实”,在内里很可能是“虚”的。
就像比如你在路上碰到自己的老同学,他开了一辆豪车,穿得也不错,你可能就会觉得他混得很好。以后他要是以周转资金为由向你借钱,你有可能就会放心地把钱借给他。
在这个例子中,“眼见为实”说的是你看到了开豪车的同学,但“虚”的地方在于,你连这辆豪车是不是他租的都不知道。
因此,在生活中要适当地保持怀疑精神,尤其是在经济不太好的今天,任何看上去能带你走上人生巅峰的道路,都有可能让你瞬间跌进谷底。因为那条路有极大可能不是实的,而是虚的。
2
有天看《中国好声音》,两个选手在舞台上合作完成一首歌。导师给的评价是,某人的节奏被另一个人带跑了,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
如果你爱看足球,解说员们会经常提到“节奏”这个词。两支球队交战,如果一支球队陷入到对方的节奏中去,就很可能踢得非常不自在,最终也会输掉这场比赛。
早年间我住院时,做过一次核磁共振。医生对我说,做这玩意最重要的是呼吸不要受机器的影响。原来,核磁共振机器里有一种很有节奏的声音,当你听到这种声音时,你的呼吸节奏很容易被它给带跑。
当我躺在里面时,隔不了多久我就会刻意地深呼吸一次,为的就是避免被那个声音所影响。虽然人是有自主性的,但与此同时我们又是很容易被带节奏的,为什么呢?因为节奏的力量往往很强大。
在今天,任何一个与网络相连接的人,都极其容易被带节奏,并且当你被带了节奏之后,你往往还意识不到这一点,还以为那是你自己的真实想法。
要想不被带节奏,既需要你有独立的思考与判断能力,还需要你这个人有强大的定力,不去在意他人对你的看法。
以前在某本书里读到过一个有意思的说法,说守门员扑点球时,明明左中右三个方向都可以扑,但他们通常总是会选择往左或往右扑。
为什么呢?作者说是因为往中间扑,事实上就等同于不怎么移动自己的身体,这样一旦球员射向左侧或右侧,没有进行移动的门将看上去就会显得很蠢。
相比于做出行动,不做出行动要更难,相比于随同大流,不随波逐流显然也更难。我们会被轻而易举地带节奏,是因为那些带节奏的文章背后,创作者对人性有着极其深刻的洞察。
最近抖音上有一个视频火到炸裂,而我身边的小伙伴看完之后都不明白这有什么可火的。视频内容是一个女生在大街上接受采访,当主持人问她男生一个月多少工资能养活她时,她回答的是只要能带她吃饭就行了。
如果你是一个男生,并且认同“现在的女生都很物质”,那么看到这样的视频你就很容易会给它点赞,更何况这个受采访的女生还是个美女。
内容创作在今天,已经逐渐演变成对受众的心理分析。每一个作品,不管是文章还是视频,都是一次针对受众的实验与测试。这个街访视频的爆红,就是因为它为部分男性提供了一个释放内心想法的途径。
这个女生所说的话,到底是发自肺腑的,还是面对镜头开玩笑说的,这些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受众把它当成真的,并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这个女生,对于女性群体,乃至对于恋爱、婚姻的看法。
有那么多人对此有话可说,就证明这场对受众心理所进行的测试是成功的。这之后,会有很多创作者对这个视频进行分析,在未来,或许还会诞生一个外在与它看似不同,但内在却沿用了同样原理的爆款。
3
今天,读书群里有人说了件事,大意是自己在某公司试用了三个月,最后被告知不适合该工作岗位。为此,他觉得自己被白白浪费了3个月。
我不想着力讨论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到底是该公司故意使用廉价劳动力,还是该书友在能力上没能达到公司的岗位要求。前者与后者差别很大,该采取的应对措施也不一样,这点我先不去谈。
我想讨论的是,“白白浪费3个月”这件事。不管你是应届毕业生,还是有工作经验的人,我都希望你能认清一个事实,就是你做任何事都需要为自己负责。
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工作了3个月,后期不管因为什么原因离开了,你都觉得自己浪费了3个月,那至少可以说明你在这3个月里没做出任何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以前说过,我在某事业单位混了两年,但混归混,我还是学到不少东西的。虽然那两年的时间被我挥霍了很多,但也并非完全一无所获。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我会觉得自己把那些时间全都浪费了,那就是我根本没有用心做过任何事。
这样的观点当然是政治不正确的,但我真心希望大家在改变不了大环境的前提下,能够学会改变自己。一家公司让你试用了三个月,最后没有要你,这一行为到底是在坑你,还是因为你能力不够,你心里其实是有一杆秤的。
如果是公司的问题,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搜集证据去告它,另一种是带着这次教训谨慎地寻找下一家公司。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你没那么多时间和这样的公司纠缠,你有你自己的人生要过。
所以我对于这种事的观点很简单,不管去哪里工作,你都得对得起你自己,对得起流逝掉的时间。如果你认真干了三个月,即便最后你走了,你也绝不是两手空空地离开。
我不建议应届毕业生把自己和公司的关系对立化,因为一旦你有了这样的看法,你就很难在公司取得大的进步。我建议你把公司当成锻炼你自己的平台,每隔一个月复盘一下,这一个月你是往前走了还是在原地踏步?
公司是老板的,但人生是你自己的,在工作和个人成长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许能让你过得更惬意一点。
学生时代我跑一千米是刚刚及格的水平,我有个朋友和我的情况差不多。有一次体育课,我们又要跑该死的一千米,结果当天他换了一套战术,一上来就拼尽全力去跑,在第一圈他甚至一直都保持第一名。
不过很快,在第二圈的中段,他就被后面的很多人所赶超,最后的结果是他依旧和我难兄难弟,刚刚及格。
为什么这个战术起不到效果呢?因为在已经要开跑的阶段,再去讲究战术是无效的,这时做什么都来不及了,真正有效的是在这一天来临之前去提升自己的体能。
你的人生是由每一天所构成的,“白白浪费的3个月”不是公司的3个月,而是你自己的3个月。这3个月一去不复返,如果你在这段时间内没有提升自己,那你就和3个月前的自己没什么差别。
下一场长跑来临时,如果你的体能还没有得到提升,你又如何能跑赢别人呢?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