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滩寸滩亲母关青木关鹤皋岩鹅公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s://www.sohu.com/a/504653161_121028765

清晨的鹅公岩大桥上游新闻记者罗伟张锦旗

“重庆青木关、寸滩、鹅公岩这三个地名大名鼎鼎,但是很少有人晓得这三个名字并不是它们的本名……”5月5日晚,重庆市文旅协会副会长、重庆历史文化作家司马青衫发布一段讲述重庆地名故事的有趣视频,其中提到了青木关、寸滩和鹅公岩都不是原名。

昨日,记者专访了司马青衫,他讲述了这些地名背后的有趣故事。

寸滩、青木关还能听出原名

司马青衫首先解答了这些地名故事的来历:“我在整理资料过程中,接触到了如彭伯通、李正权等老先生(记者注:彭伯通是重庆文史专家、李正权是重庆地名研究专家)有关重庆历史文化的书,其中就有不少有关地名的故事,我将这些故事挖掘了出来,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述,希望借此让大家对重庆有更多的了解。”

提起江北区的寸滩,司马青衫坦言这个地方原名其实是“秤滩”。随后他向记者科普了寸滩来历:“以前寸滩的江边,江下有一条石梁,这条石梁在枯水季节就会浮现出来,看起来就像一杆秤一样,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秤滩。重庆话中‘秤’和‘寸’读音相似,大家为了图简便,就把‘秤’字写成了现在的‘寸’字,于是秤滩就变成了现在的寸滩。”

青木关原名为“亲母关”,原名和现用名也是谐音字。司马青衫透露:“青木关谐音自亲母关,传说以前有一名青年要回家去探望母亲,走到青木关这个地方时遭遇一条巨蟒,把他缠住了。他和这条巨蟒殊死搏斗,仍然遭遇了不幸。为了纪念他,当地人就把这个关口改名为亲母关,意思是说这名青年要回家去看他的母亲。后来日常交流中以讹传讹,亲母关就传成了现在的青木关。”

鹅公岩的原名很陌生

如果说寸滩和青木关的原名还有“音”可循的话,那么鹅公岩原名鹤皋岩就完全陌生了。据司马青衫介绍:“鹅公岩原名是鹤皋岩,这个名字是来源于重庆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龚晴皋,这个人在乾隆年间非常有名,以至于当时民间有个说法——‘家无晴皋画、必是俗人家’。龚晴皋有一天来到鹅公岩江边,发现有一群白鹤在一座山坡上翱翔,背景就是滔滔东去的长江,一时间诗兴大发,将这个地方命名为鹤皋岩。鹤就是白鹤,皋就是小山包,岩就是当地有一片岩石,这个名字十分雅致。”

鹅公岩原名鹤皋岩,记者从其他渠道也找到了部分印证资料。百度百科对谢家湾街道有这样的介绍:“年1月,建鹤皋岩、谢家湾厂区2街道。”“年1月,鹤皋岩,谢家湾厂区2街道合并为谢家湾街道。”同时,鹅公岩大桥下有一个鹤皋村,建川博物馆的地址就是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鹤皋村1号。

司马青衫告诉记者:“其实我之前做过调查,在上世纪50年代的资料上,就可以看到要规划修鹅公岩长江大桥,当时大桥的名字就是鹤皋岩长江大桥。”

鹤皋岩为何最后变成了并不太谐音的鹅公岩?司马青衫表示:“这是民俗学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叫做雅名俗化。因为鹤皋岩三个字写起来很麻烦,以前的人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很多人不知道鹤皋岩怎么写,就自作主张用简笔画错别字代替,于是以讹传讹变成了鹅公岩。”

石马河为啥没有河

司马青衫还表示,江北区的地名石马河也是雅名俗化:“石马河原名其实是石马活,源于一个石马变活跑到磁器口偷吃庄稼挨打,村民寻找马主人才发现是石马变活的传说,后来被传成了石马河,实际上当地是没有河流的。”

传说很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已经过了半夜,磁器口一个农民出来解手,借着月光,发现田里有两匹马在吃禾苗,很是气愤。他没有声张,悄悄回村喊来一帮邻居,有的拿锄头,有的拿耙梳,有的拿扁担,围着那两匹马就打。那马很奇怪,尽管被打得左躲右闪,还扎扎实实挨了好几下,但就是不叫。两匹马挨了打,从众人的包围圈里冲了出去,村民在后面使力追。哪知跑着跑着,那两匹马竟然对对直直冲进了嘉陵江,游向了对岸。第二天,村民们去找马的主人赔禾苗,过江来到石子山一带。他们四处转,逢人便问谁家养了马。路人都说养牛的不少,没有听说谁家养了马。磁器口的人不相信,继续找,最后在崇德堂(后来叫惠民宫)门前发现了两匹石马,浑身是泥,有一只还缺了一条腿,另一只背上还有耙梳抓过的痕迹。这时,大家才明白,昨夜是石马活了,过河偷吃庄稼。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赵映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11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