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朋友私信问我,阿司匹林到底还能不能吃了?由于最近很多人在网上看到关于阿司匹林的文章,有些说阿司匹林副作用大,不能长期服用;有些说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血栓,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群吃。结果说的人很糊涂,就想来问问我,到底能不能吃?
如果说一种药可以治百病,那么阿司匹林一定是大家公认的。从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阿司匹林可以解热镇痛,感冒的时候可以吃、头痛的时候可以吃、发烧了也可以吃,包括腿痛也可以吃!一直到40多年前,人们又发现阿司匹林还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聚,于是所有担心自己会患血栓类疾病的人们也开始吃了。
当阿司匹林被大家公认为是可以治百病的药之后,人们又发现阿司匹林还会导致各种副作用,比如会增加人体出血的风险,还会损伤消化道黏膜,于是就产生了两大阵营的争议。
有些人认为阿司匹林预防血栓的作用,是没有其他药物可以被代替的,另一部分的人认为阿司匹林副作用太大。随着两方人马不停的研究,就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对阿司匹林持有观望态度。
但其实,阿司匹林只是一种普通药物,它的神奇功能只是人类强行加封的。全世界每年阿司匹林的销售额能多达数10亿美元,很多人都需要靠它来发财,于是就把阿司匹林打造成了治百病的“神药”。
其实可以抗血小板的药物,并不仅仅只有阿司匹林一种。所以,关于阿司匹林对于抗血栓有神用的说法背后,我们看不见的是各种商业的利益推手。
那阿司匹林到底可以做什么呢?
关于阿司匹林,人们研究了多年,从原理到实际应用及可能的副作用,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知。阿司匹林是环氧化酶抑制剂,它所有的作用都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而产生的,其中也包括相关副作用。
解热镇痛
阿司匹林可以通过抑制下丘脑的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激素的生成,可以使人体异常升高的体温下降,产生解热的作用;还可以抑制炎症部位的环氧化酶,降低炎症部位前列腺素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的损伤,并产生消炎镇痛的作用。但是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作用,通常都需要服用比较大的剂量才能有所体现。
抗血小板
阿司匹林可以不可逆的,控制血小板上的环氧化酶,可以抑制由环氧化酶诱导产生的血小板凝聚作用,对粥样硬化斑块破溃时的血小板激活有抑制作用,所以就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这个作用虽然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就可以产生,但却需要每日服用,不能间断。
消化道黏膜损伤
阿司匹林的主要副作用就是使消化道黏膜损伤,主要是由于抑制了胃黏膜细菌的环氧化酶,使生理性的前列腺激素减少,使胃黏膜更容易受到胃酸和消化酶的腐蚀,导致损伤。所以阿司匹林,如果在大剂量用药或者长期用药时,就会容易使消化道黏膜发生损伤。
使用阿司匹林可以获得哪些好处?要承担哪些风险?
阿司匹林主要就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作用于人体不同的部位,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只要使用阿司匹林就会药效的获益,并且也要承担副作用的风险。
主要获益就是减少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风险就是消化道出血,以及消化道黏膜损伤。
关于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作用,有很多数据研究可以表明,阿司匹林可以使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2%,但同时会使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出现脑出血的概率都上升29%。大约会有1/10的人在服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会有消化道溃疡的情况发生,很多人也是因为这一点,而对服用阿司匹林产生了犹豫的心理。
那阿司匹林到底是吃还是不吃?
每个面对阿司匹林的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一端是收益,一端是风险。吃或不吃,主要是看获益和风险谁的比例更大。如果一个人从来都没有过心脑血管疾病,也没有过血栓相关的其他疾病,那么服用阿司匹林的获益和风险基本就可以互相抵消,就完全不必服用阿司匹林。
如果是有发作过血栓相关的疾病,比如说脑梗、心梗、动脉、血栓等,那么服用阿司匹林的获益就会大于风险,需要长期服用。
因为血栓一旦形成,就说明病理基础已经存在,很难会发生逆转,复发的概率也很高,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获益,会远大于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其实阿司匹林只是普通药物,用不用都有着严格的适应症,现在没有吃的人就不要擅自服用,已经在吃的人也别擅自停药。医院,根据自己的病情,咨询相关的专业医生,听从医生的指导,才能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