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文化的由来竟是一杆古秤这间博物馆还藏

公不离婆,秤不离砣

这句谚语除了用来形容两人关系亲密之外,也可以从中看出秤与砣的不可分割性。

在古代,秤砣又称“权”,秤杆则称“衡”,合起来便是“权衡”二字,作为国家法定的计量工具,又引申出“权力”、“法度”、“维持平衡”等含义。

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权衡活跃在大江南北,代代相传。

天地间有杆秤,秤成为公平公正的象征,一桩桩交易就在权衡的此起彼伏间完成。

在贺州学院博物馆,目前收集了有多个权、多把衡。

我国最早的权,是战国时期流传较广的秦权和楚权。

贺州学院博物馆的权横跨唐代到明清时期,材质多样,有铁、铜、瓷、石头等,造型丰富,圆形、方形、瓜棱形,还有动物形,让人眼花缭乱,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这些都可以佐证我国古代度量衡的发展史,它表明重量的标准相当于现代的标准砝码。

博物馆的秤区别很大,有称一千斤的、五百斤的大秤,也有只能称一两的戥子秤。

戥子秤

说到戥子秤,它可不是用来称萝卜白菜的普通秤。

戥子是宋代刘承硅所发明,在过去,它是用来称金银、名贵药材、名贵染料和香料的精密衡器,最大单位是两,小到分或厘。

因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技艺独特,也被当做一种品位非常高的收藏品。

戥子一般都放置在一个精美的盒子里,盒内挖凿一个戥子长短、秤盘大小,能放置杆秤和砣盘的凹槽,盒子的形状基本上是琵琶形和提琴形,尺寸根据戥子的长短不等。

俗话说:“家有万贯,外有戥子”,可见戥子在当时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贺州学院博物馆共收集有构造、样式、造型、材质各不相同的大小戥子秤两百多把。

从这些古代日常用过的精美戥子,可以看得出来贺州古代文化的发达之处。

同样可以展现贺州古代手工业与商业发达的还有博物馆内不同年代的尺子。

尺子在古代同样是度量衡的统一标准,和权衡一样历史悠久,如今人们还在广泛使用。

博物馆可算得上历史的一个小小缩影,仅仅一杆古秤、一把尺子,都可以勾勒出当初那个热闹繁华的年代。

如果你是个历史爱好者,不如去那看一看吧。

本期至此谢谢观看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827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