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被两个校长的新闻吸引。
一个是胡刚,也就是“黑娃儿”,我也不知道敢不敢叫,会不会挨耳光,人家是校长呀!
话说自贡的这位一校之长,整日沉浸于“校长”的光环,“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普校之下莫非王臣”,忽一日,闻听一小儿叫自己“黑娃儿”,心中暗忖:“我堂堂一个校长,学生老师对我恭敬有加,张口闭口校长,你竟敢叫我绰号?黄毛小儿,这黑娃儿岂是你叫的?”,于是怒从心头起,一耳光上去,霎时间小孩儿的脸可变了样。
这一打不要紧,家长不依不饶,住院疗伤还要索赔,不知为何,孩子的父母还产生了分歧,最后医院跳楼了。
真是一句“黑娃儿”引发的血案。
学生尊敬老师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别说绰号,直呼其名也不大合适,这一声“黑娃儿”就暴漏了教养,确实该教育。
但孩子就是受教育的阶段,也教育的方式绝不是耳光。
话反过来说,名字就是人的一个代号,你叫“王上王”也好,“丐中丐”也好,甚至“”也行,不影响你的身份地位,也不影响你的学识文化,况且,这个“黑娃儿”,也并非侮辱性绰号,叫叫又何妨?
说到底,他把自己当回事儿了,我们上学时又有谁没给班主任叫过“老班”?又有谁没给戴眼镜的老师叫过“眼镜儿”?学生给老师起外号,存在两面性,如果是亲切的昵称可一笑置之。如果侵犯教师的尊严或人格,明显不是开玩笑的就要私下沟通,交流。这个时候要正确认识,冷静分析,善意引导。
真正有修养有学问的大家,往往不在意别人的说法,更不用说称呼,因为尊敬是靠自己的行为赢得的。
说到这,我又想了有一个校长——王岗。
周口市郸城县东风乡郑庄小学校长,37岁的王岗,从毕业就来到偏僻的小学,把一个濒临倒闭仅有20多人的小学发展成为在校生多人的标准化寄宿制学校。
在农村学校干过的人知道微小学校的艰辛,直到陷入恶性循环的学校的处境,20多个学生,维持生存都难上加难,在这个“布局调整搞政绩”的年代,随时都有可能被撤,要想生存,只有在逆境中生长壮大,吸引学生,进入良性循环。
为了发展学校,王岗也是拼了,他带领老师们除草、清理垃圾,一砖一瓦地搞建设。为了节省经费,他把家里的东西拉来,无偿给学校使用。父亲、妻子全家上阵,守在郑庄小学,妻子免费当起了陪寝员,平时还到食堂帮忙、亲自下厨,为住宿的学生做饭……
但正是年富力强的岁数,37岁,却突发疾病憾然离世,因公殉职!
我没见过王岗,他的事我也只是听说,况且现在编故事的也有很多,不管局长来了,县长来了,我就相信满院子的学生,就信学生红红的双眼,晶莹的泪珠。
因为学生心是最纯洁的,你在学生心里播种下什么样的果实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你只要对他们付出了真心,你就能收获真情。
教师的职业是清贫的,大多数教师把青春奉献给了三尺讲台,岁月不经憔悴了他们的脸庞,更是他们变得酸腐,他们或许一无所获,但唯一值得骄傲的是,他们有很多学生,收获了满园桃李。
你可以选择做胡刚,也可以选择做王岗,但最终,称量你的是学生心中的那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