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对中药很感兴趣,
这个行业是不是必须要学物理和化学?
”1月27日,由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复星基金会”)主办的“益当家”职业体验营在豫园开营。首批22位12-18岁的青少年在全国劳模、非遗传承人的精心指导下,沉浸式体验了中药配方、小笼包制作等流程。
第一站-童涵春堂
童涵春堂是上海中药行业的百年老字号。在这里,已有26年工龄的全国劳模陈黎静老师为大家分享了自己成为中药师的初心:“我小时候就常在家对面看到童涵春堂穿白大褂的药师,当时就心生向往。当营业员的时候,很多同事都追求更高的收入跳槽了。当时也迷茫过,但还是坚守初心,直到今天。”
陈老师在教大家配制乌梅山楂饮的方子时,演示了传统杆秤的使用方法,“左手提着秤上的绳子,右手扶着秤杆,缓慢移动秤砣,让秤杆保持平衡。”孩子们兴致很高,却屡受挫折,秤砣和药材很不听话,难以平衡。
尽管困难不小,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大家都慢慢掌握了杆秤的用法。在最后的“中药师的试炼”环节,孩子们准确地量出了各味药材,配成“四物汤”,喜提“中药师未来星”证书。
第二站-南翔馒头店
豫园的另一家百年老字号里,还有更多挑战等着孩子们。
南翔馒头店是上海城隍庙名气最响、人气最旺的名小吃,创始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南翔小笼也是上海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馅料配制秘方和制作技艺由师徒六代人传承至今。
第六代传承人游玉敏老师向孩子们讲述了刚入行时的艰辛:
“当时什么杂活儿都干,洗碗拖地,还要搬笼阁。每个人一天搬笼,就是0多只小笼包。刚开始的时候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我不干了’,后来还是慢慢熬过来了。”
在活动现场,四位负责教学的面点师展示了南翔独创的擀面手法“左推右拉”。面饼在板上快速旋转,变得薄而筋道。最后,添上肉馅,指尖捏出至少16个细密的褶子。游老师向孩子们讲解了南翔小笼的独到之处:“9克的皮本来只能包13克肉馅,但是南翔小笼不断创新,可以包21克馅,真正做到了皮薄馅丰。”
随后,孩子们也拿起面团一顿“搓扁揉圆”。刚开始不得要领,捏出了一个个“烧麦”。有小朋友感叹道:“看师傅做挺简单,自己做起来太难了,这不科学!”
经过反复练习和面点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孩子们逐渐把褶子捏得精致小巧。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包子,有小朋友直呼:“本来一点都不喜欢包子的,这个小笼包怎么这么好吃!”
除了配制药方、制作香囊、包捏南翔小笼,在“益当家”首期职业体验营中,孩子们还参观了中药博物馆,了解两家百年老字号的悠久历史,聆听匠人匠心的动人故事。他们在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中,对职业规划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