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心中有杆秤,但催产素会影响它

荟萃心理学各领域新进展、新动态

来源

中国科学报

想象一下,你和你的朋友突然有9套房可以继承,面积、户型、位置都一样。如果你可以分到5套,你的朋友可以分到4套,你会有什么感觉?或者你只能分到1套,你的朋友可以分到8套,你会怎么办?抑或你能分到8套房,你的朋友只有1套,你又会怎么想?

也许你觉得应该尽可能公平,但也有人会认为自己拿到的越多越好。这种权衡利弊的个体差异要怎么解释?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马燚娜课题组在《自然—神经科学》上发表论文,证明每个人对于自我和他人利益的主观价值评定不同,人们做出决策时参照的标准不尽相同,而那些做出利己决策的人,其行为更可能受催产素影响。

一碗水端不平

无论是“家里蹲”爱好者还是社交“小能手”,人们都要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其实在社交中,人们在做出决定之前,对自己和其他人的得失都已做了一番权衡。

既往研究认为,人们在心里默默“掂量”的时候,用到的价值标准是固定且对等的,对价值的衡量也是绝对的。这就像是人们心中的“天平”,既往研究认为这个“天平”一定是绝对平衡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人们对某种分配方式的满意程度,很可能受到主观价值标准的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在有些人看来,某人的行为很慷慨,而某些人的决定很自私。因为大家心中遵循的标准并不一样。

马燚娜告诉《中国科学报》,通过建立计算模型和对比,研究团队提出了新的社会参照模型,即人们做出社会行为所依赖的价值标准有着不同的参考点。“就好比人们内心的‘天平’,本身就有不同程度的倾斜。”

不仅是参考标准不同,通过记录被试者的全脑活动,研究者发现做出利己和利他决策的人,其进行价值判断时,脑内活跃的区域也不一样。研究指出,在判断某种分配方式是否令自己满意时,自私个体大脑中的侧眶额叶更为活跃。而更倾向于做出慷慨行为的个体,脑内的杏仁核活动更多,杏仁核是公认的与情绪加工和唤醒有密切关联的脑区。

社交法宝:催产素

个体的利己行为有可能被改变吗?真的可以。

在另一个独立重复实验里,研究者发现,“自私”的被试者通过鼻吸催产素,在进行价值判断时,脑内原本较为安静的杏仁核被激活,其做出的决策也变得更慷慨、更亲社会。“不论是大脑活动还是行为,都更像无私的人了。”马燚娜表示。

不过,对本来就比较无私的被试者而言,催产素的作用可能没那么明显。这也和催产素本身的特性相关。

在先前的研究中,马燚娜等人曾提出过与催产素有关的社会适应模型。催产素有很多功能,它能让你更信任别人、产生更好的亲子关系,但也可能让人更加善妒。尽管催产素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其本质作用是为了让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因为太无私或太自私,都不太可能与他人形成良好的社会合作。

绝对价值VS均衡比例

近百年来,弄清人们如何做出社会决策、如何产生亲社会行为,是哲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乃至临床医学研究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这项研究对很多关于人类社会性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将成为社会神经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参照点。”在同期刊发的评论文章中,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IanD.Roberts等人这样写道。

评论还指出,有别于比较金钱的绝对价值,这项研究提出的社会参照模型显示,人们在判断分配方式是否令自己满意时,可能更在乎相对的分配比例,即宁可彼此获得更少的钱,也要遵循更均匀的分配比例。

对神经科学、临床医学领域的研究者而言,马燚娜课题组关于催产素的发现,或许可以缓解自闭症患者对社会环境缺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5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