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秤文化
在平泉古村的演变过程
文/阎润田
秤亦作“称”,衡量器。被秤重量器具皆称为秤。千百年来,手杆秤也可算作华夏“国粹”。它制作轻巧、经典,使用也极为便利,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活跃在大江南北,代代相传。天地间有杆秤,人们不断赋予秤的文化内涵,公平公正的象征,天地良心的标尺,一桩桩交易就在秤杆秤砣与秤盘的此起彼伏间完成。随着时代发展,一些事物也将退出我们的日常生活,而电子秤的普及,则预示着杆秤将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民族的符号。
我国的秤始于何时尚无定论。秤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到今天我国的秤可说是多种多样。我们平时常见秤的种类有:杆秤、台秤、案秤、弹簧秤、电子磅秤、托盘天平、电子秤、装载机电子秤与大地磅等。秤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不但成为人们称货物的工具,还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秤文化,成为了衡量人品的标准词汇。平泉村民间有谚语:“人人心中有杆秤,有德无德看言行”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掌秤不知斤两短;秤能称轻重,话能量人心;“秤秤自己有几斤几两”等。
下来同大家聊聊家乡平泉村,常使用的秤希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