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湖城街头挑着馄饨担叫卖的人?推着烤炉吆喝卖红薯的人?晶莹的冰糖葫芦?洁白的棉花糖?这些曾经遍布于大街小巷的小吃如今还在吗?
烤红薯小时候,卖烤红薯的,总是推着一个大铁桶做成的烤炉走街串巷。车筐里放着大大小小的生红薯,桶边上挂着约斤两的小杆秤,桶里边炭火燃着,桶盖上摆满一圈儿烤好的红薯。烤好的红薯味道又甜又香,在冬天里仿佛带着暖意钻进人的鼻子里。烤红薯一般都其貌不扬,黑一块儿花一块儿,活像个烧火丫头。有的地方甚至破了皮。但最香的,又偏偏是那破了皮的部分——烤得硬硬的薯肉,又甜又粘牙。寒冬腊月里,捧一块儿热气腾腾的烤红薯,烫得直倒手,待到吃下肚,暖胃又暖心。如今街边推车卖烤红薯的人,越来越少了。大抵是因为这份营生挣不得钱的缘故吧。(小编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香喷喷的,以前还会与几个小伙伴自己动手烤来吃。只是有点傻傻分不清番薯红薯白薯马铃薯地瓜生药……有木有晕了)
爆米花很多人对爆米花的记忆大概就是那震天的“咚”声吧。卖爆米花的老爷爷,把大米放到铅罐里(也有用玉米的),外头加热,然后放气,出锅。一把米能崩一小盆,加点糖,又甜又脆又香。那铅罐像一门小火炮,炮口套个大布袋,放气时,口袋里一声巨响,米花撒了欢儿地冲进去。很多孩子聚在边儿上,就爱听这响儿!
烤红薯还能自己学着烤,爆米花现在几乎见不到了吧。
冰糖葫芦“卖冰糖葫芦喽!”“卖冰糖葫芦喽!”听到这声音,那时候小孩子们都按耐不住了吧。小时候街边卖糖葫芦的,都是推着一辆小车,车上竖个白净的大垛子,山楂的、豆沙的、山药豆的、黑枣的,当天现蘸的糖葫芦密密层层地插满了,一色挨一色,绝不错乱。在街上一走,红红火火,漂亮极了。
如今街上的糖葫芦,封在玻璃柜里,躺在不锈钢托盘上,还是那个样子,却没有了生气。
馄饨担湖州人喜欢吃馄饨,每到阴历六月六,家家都要包馄饨吃。旧时的湖州,更多的是挑担沿街叫卖的馄饨担。这种馄饨担,是肩挑的一根竹扁担,前半部分的胆子放置锅灶,后半部分胆子放瓢碗与馄饨。馄饨担虽然简陋,但其馄饨的味道绝不输于店肆。摊贩们沿街走巷,一边“笃、笃”地打着竹梆,一边喊出悠长的声音“卖馄饨哟”,老百姓都叫其“笃笃馄饨”。
现在馄饨当然还在,花样也更多,只是湖城街头再也见不到沿街走卖的景象了。
棉花糖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总会看到有个老爷爷推着推车卖棉花糖。一群小孩子站在推车前面,看老爷爷把细细的砂糖倒进棉花糖机的一个小口中,然后,丝状的糖絮就会如魔法般地从小口周围冒出来,老爷爷用根小棍子,在小口周围绕圈圈,没几秒钟,一个大大的棉花糖便做好了。
那个时候看着膨胀的那么大的棉花糖,真是觉得很神奇。
小时候一遇到这些卖小吃的,总是缠着妈妈,又哭又闹也不停歇,就像这样↓
大多数时候妈妈都会买来,这时候表情就变成这样了
虽然眼角还疑似挂着泪水。
当然,不会每次都成功的,毕竟那时候口袋里装的不是这个,
而是这个
甚至是这个
现在的我们肯定能吃到更多更全的美食,只是有时候回忆,不是真的想再尝尝当年美食的味道,而是想回味当年生活的“味道”。
来源:湖州在线-淘湖州
编辑:小木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