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财,男,汉族,生于年7月7日,甘肃宁县人,酷爱古玩收藏,琴棋书画。现为宁县恒丰堂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甘肃收藏家协会庆阳分会副会长、庆阳市翰墨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庆阳作家协会会员,庆阳收藏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咸阳秦风文化研究院会员、酒翁易货商贸有限公司经理、曾出版长篇小说《事非》。
刚财先生祖上曾在宁县迕逭街开过“恒丰堂”商号,当地曾传“先有恒丰堂,后有迕逭街”,可见其祖上的富华并不一般。迕逭是现在春荣镇的前身,迕,意为遇见;逭,意为逃避。遇见和逃避是两个互为矛盾的字,他们结合在一起究竟隐含着何种复杂的哲学蕴藉,抑或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由此推断,迕逭的先人非大儒,即宦贵,而且给这个地方命名的人背后一定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惊天秘事。刚财自幼受祖上熏陶,有经商的强烈愿望,祖业凋零后,他偷偷地把恒丰堂的匾牌藏在柜底,他想等自己有朝一日羽毛丰满了,一定要重振恒丰堂的雄风,恢复祖上的荣光。然而,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非常大的距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来临后,他毅然决然地走进了古玩界。从开始的小打小闹到以后的形成规模,再到成为这个行业的大咖,成为庆阳市收藏家协会的副会长,他一路踏着风雨坚定地走到了现在。
刚财先生对古玩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悟,他看中的是古玩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低俗的东西和来历不明的东西他坚决不染手。他喜欢收藏纸币、古玉和瓷器,由于起步早,有很强的前瞻意识,在这几个领域他每每能走到市场的前沿,当别人发现某些东西走俏时,他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有些东西刚出现苗头时,他就果断吃进,大量压货,等到别人发觉时,市场上已经没有东西了。古玩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常常是风云变幻,但是刚财凭着自己多年在市场中练就的独特慧眼和敏锐嗅觉每每能稳操胜劵。古玩界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最主要的就是要不贪不欠,始终能保持固有的定力,否则,随时有陷入泥潭的可能。刚财先生对古玩的热情是冷静之后的热,从不发昏,想当然,不熟悉的东西他从不沉迷。他看中的往往不是古玩的经济价值,而是其文化内涵。他认为,时间提升了古玩的文化价值,文化价值反过来才提升了古玩的经济价值,如果没有文化价值,那么古玩的经济价值也是暂时的。
文化追求是刚财先生自觉的理想指向。他不但喜欢文学,还喜欢书法,尤其是闲暇之时,他总会在稿纸上不断地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写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为了扩大知识视野,提高自己对书法的认识水平,他还挤时间临帖,使自己的书法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王刚财抚摸着镶嵌在收藏册里的粮票和布票,那个年代的事情娓娓道来。在物质最贫乏的时期,五六十斤粮票说不定就是一条人命,人们对待粮票的态度可以说是慎之又慎,丢了钱可能还不要紧,但若是把粮票给丢了,那就是不可饶恕之罪,因为钱可以借,粮票却是难以借到。那时家家都备着一杆秤,每顿饭都要称,一天一人也就1斤粮,得算计着用,早上3两,中午4两,晚上3两。月底几天,粮店门前总要排起长长的买粮队伍,他们总要小心翼翼地观察秤杆的准星,经常有人会因为斤两问题和粮店的人争执,生怕少给一分一毫。那时候,布票的多少也往往成为身份的象征,谁家要是有几张一丈的布票,就意味着娶个媳妇都完全没问题。一家人往往一年到头领到的布票只够做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那时候,几乎每家都是这样精确算计着过生活,人们对计量都很认真,认真到不用尺子,单单用手摸扯就能准确量出需要的尺寸,用手抓就能盛到需要的分量。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陇东这块黄土地上走出过无数骄子,而更多的赤子扎根黄土,以挚著的丹心写就诗意生活。王刚财先生是一位庆阳本土收藏家,有着与收藏有关的许多头衔。
而让人钦佩的却不仅止这些,在古玩收藏研断的兴趣之后,王刚财先生还有着琴棋书画方面的诸多爱好,而且他还喜爱文学,是一名庆阳本土作家,32万字的长篇小说《事非》是他的处女作,在业界引发强烈的反响,庆阳作家、评论家李安平为本书写的评论文章很值得大家去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