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嘉宾
路骋老路识堂创始人,前京东集团副总裁,清华-MITGlobalMBA
文稿编辑
李若怡
《高手来了》是「36氪官方社群」开设的一档直播栏目,聚焦商业洞察、职场干货。每周四晚,我们都会邀请一名业内大咖或36氪资深作者、分析师,为你分享职场技能,解读商业趋势。每周四晚8点,和上万氪友一起学习进化。
以下为5月16日直播《你赚多少钱,取决于你的》精华回顾:
你赚多少钱,由什么决定?
最近有一档综艺节目叫《我和我的经纪人》。在节目中,乔欣的经纪人——杨天真直言不讳地点出乔欣出道以来“不够红”的原因:“她年轻、清爽,但是这些特点并不典型……她没有绝对的「不可替代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以为,我们有多少价值跟我们的学历、能力、过往的成绩挂钩。但是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我们值多少钱,只跟我们的不可替代性唯一相关。
老板决定你的薪水时,心里有一杆秤,秤左边是你现在的收入,秤右边是你此刻的价值。这里的两个关键词,一是此刻:不是你过往的总价值,而是你此时此刻的价值;第二个词,是价值,它不是贡献。贡献是你给公司创造了多少业绩。而价值,是如果我不用你,随便招一个人,最少得花多少钱。
设想你曾给公司赚过1亿,你现在的工资是1万块。但只要我能从市面上找到一个我给他1万块钱,他就能很好的完成你现在工作的人。那你的价值就是1万,我不会觉得亏欠你。
简言之,你到底可以被多大的代价替代,你就值多少钱。
什么是「不可替代性」?
不可替代性由三种核心优势定义,分别是“技术碾压”“跨界碾压”“认知格局碾压”。
这三个层级也是逐级碾压,越往后,越难以被替代。
技术碾压
阿里巴巴有个传奇人物,花名“多隆”。从年加入阿里巴巴以来,他只做一件事:敲代码。即使在阿里的层级已经是P11(高级管理),他依然坚持在一线写代码。在阿里,工程师多隆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阿里的工程师中间盛传着:“有问题,找多隆”。多隆的不可替代性,就是他的技术碾压。
技术碾压就是在一个专业的领域,以五年、十年为人生刻度,专注进去,成为专家,会别人不会的,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
但是,在技术优势里,有三个常见的误区。
1.“付出就有回报”:我们曾提到“一万小时定律”。看这个名字,很多人会以为,任何事,只要专注进去一万小时,就一定能成为大师。这个概念,最早是《异类》这本书中提出来的:“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但这不是充分条件。换句话说,想成为大师,至少需要一万小时,不是只要投入一万小时,就一定能成为大师。
2.“天赋是一种能力”:打造自身的技术优势,最难的不是后期的坚持,而是早期的自我洞见。天赋并非能力,而是一种潜力。天赋不是你做的最好的那个事,而是你学的快的那件事。找到天赋的方法就是“学习速度尤其快”。每一个人都有天赋,区别仅仅是你找没找到。
3.“天赋只有能力天赋”:初入职场,我就发现自己在销售方面缺乏天赋。但销售需要的能力,我都不差。后来想明白了,我就少了一件事儿,意愿。所以,除了能力天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叫做意愿天赋。
判断一件事儿,你有没有意愿天赋,靠一种状态——“心流”,当你专心于一件事情,恍然发现时间过得很快的感觉就是心流。比如女生逛街、男生打游戏,都是典型的心流状态。
这是我们说的第一种“不可替代性”——“技术碾压”。走这条路,要想清楚,找到最有意愿天赋和能力天赋的那个点,像多隆一样,“专”进去五年、十年不动摇。
怎么实现技术碾压?“一万小时定律”是必要条件,还有一个工具叫做“刻意练习”。想要走技术碾压就要二者配合,比如我们日常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一周5天,连续5年在一个行业里就有了一万小时,所以你会发现为什么一个人专注在一个行业里五年以上,Ta的格局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图片来自Pixabay
跨界碾压
以商学课为例,我自己十多年的互联网背景,对于互联网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加上多年讲课积累的演讲能力,让我做线上的知识付费产品,有了别人不可替代的优势。换句话说,我跨界做了老师学者们的事,但是他们却替代不了我。
这样的跨界碾压,有足够的壁垒,不是努力就可以填平的。
想要走跨界碾压就要不断尝试新事物。把所有你感兴趣的、可能对你产生帮助的事情都做到及格,做到80分,就可以了。
认知格局碾压
以美团为例,年美团想要进入外卖市场,面临一个选择,是投资已有平台,还是杀进来自己做。当时整体的市场情况是日均几百万单,已有平台的主要价值是给已经有外卖业务的餐厅和已经有订外卖习惯的用户做连接。
但在王兴眼里,外卖市场的机会,不只是使现有的外卖更方便,更在于说服不做外卖的餐厅,吸引不叫外卖的用户。于是美团大力开拓三四线城市,帮助餐厅接入外卖业务,同时收购大众点评,为用户提供方便的订餐入口。4年时间,美团完成上市,如今日订单量在万单左右,占到60~70%的市场份额,占据行业第一。
这就是认知格局上的碾压。
关于认知格局,也有一个比较大的误区,就是把“点子”当作“认知”。点子是是任何人都可以有的想法。但是认知格局,要靠大量的积累,思考和实践堆砌出来。还是以美团为例,很简单,让还没有外卖习惯的人订外卖,生意就一定可以做大。但是,我们扪心自问,当你面对这样重大的商业决策时,你的认知格局真的能支撑你看得清么?
傅盛讲,最核心的认知,只存在于每个行业最TOP的几个人脑中,所以想要获得高级认知,一定要和这几个TOP大脑碰撞。在这之前,需要大量的学习和沉淀来积累足够的认知格局,以有机会跟这些TOP的大脑交流。傅盛说,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提升认知分三步:坚信大趋势;对外求教,不做井底之蛙;活在当下,面向未来。
图片来自RawPixel
怎么提升认知格局上的不可替代性呢?
我个人的经验就是,当你遇到一件事的时候,把“这件事儿,和我有什么关系?”改成:“这件事儿,和我的未来有什么关系?”
这一句话的改变,会让你从故步自封,只顾眼前,逐渐走到投资自己,提升自己的轨道上。
氪友问答
Q1:技术碾压和跨界碾压如何选择?
A:我认为人一辈子的修行就是对自己的洞见。对自己的观察叫“洞见”,对别人的叫做“洞察”。做完一件事儿后,你要去复盘。做完了回过头来看,我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哪些。你就这样不断地去发现自己,如果你发现自己学琴,别人都坚持不下来但是你能,这种对于已发生的事实来回看,你就知道了自己是一个专注的人才,常规的复盘就是对自己洞见最好的方式。
技术和跨界其实两者没有谁好谁坏,只是哪个更适合你。能够专注进一个领域五年、十年成为专家,有魄力、有韧劲,那就大胆地走技术碾压。如果你没办法只在一件事情上很「专」,但是可以在一段时间里专注做一件事,并同时做好多件事,那你就走「博」的这条路——跨界碾压。
Q2:老师,您认为您的MBA学位给您带来了哪些收获,比如在不可替代性的打磨上。
A:最大的是认知格局上的改变。首先让我知道了自己不知道。
人有4种认知状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占96%。「知道自己不知道」占3%,最后「不知道自己知道」和「知道自己知道」占1%。
我在31岁前一直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但还比较自信,也没觉得自己差到哪去。念了MBA每天至少读书6小时,整体认知格局随之提升,学会了学习的能力,并一直保持这种能力。
下期预告
下期直播主题:《该怎样工作,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50w年薪》(可直接点击标题,跳转直播间)
5月23日(本周四)晚8点,做客36氪商学院直播间
扫码下方海报,等你来参与。
《高手来了》每周四晚邀请一名业内大咖或36氪资深作者、分析师,为氪友分享职场干货,解读商业趋势,剖析互联网热点事件,更有作者本人亲自拆解商业科技书籍。
另外,我们正在寻找“高手们”,如果您是互联网重度观察者,市场营销、内容运营大拿、资深媒体人,欢迎联系我们,邮箱:zouwenhua
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