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村庄:即墨区金口镇南里村
蹲点时间:9月9日
蹲点记者:王磊相雷
南里村,在即墨区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
知名度高,不仅因为这个村庄在年入选了“山东省传统村落”,也不仅因为在年被评为青岛市级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村,更多的是因为这是一个“县级村”,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老的院落诉说着村子的历史
曾经,这里也是繁华之地。现在,这个明星村又要迈大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邹宗波说,未来村里将以旅游业为基础,带动村里的种植业、商业发展,同时,他们计划建设“村民食堂”,重点解决村里老年人的“吃饭难题”。
古村初探:民巷穿梭,有种穿越的感觉
“在这些老房子里,还有村民居住吗?”这是记者走进即墨区金口镇南里村后,向村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当然有了,这些都是村民的家。”村民邢艳艳回答了记者的问题后说,几乎每一个进村参观的人都会问这个问题,“我们这个村本来就是古村落,很多房子都是祖上留下来的,前些年,有些村民修缮了房子。最近这些年,村里开始保护,不让村民翻建了。”
即东县人民政府旧址
“大夫第”“守备府”“武德巷”“儒林巷”……60余栋有鲜明特色的明清时期建筑,与“即东县政府旧址”等近现代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子里。走在古香古色的民巷中,看着斑驳的木门、墙面,触摸着墙上的灯龛、拴马石鼻,恍惚中有种穿越的感觉,仿佛耳边响起了胶东巨贾邹毓英下马回家的声音,仿佛听到了从金口港风尘仆仆赶来打尖住店的声音……
南里村,曾是原即东县的驻地,是即东政治、文化中心。再往前细数,这里是胶东一带的商贸重镇。
在南里村周边,还有东里村、中里村、西里村,四村此前并称“店集”、“客旅店”。之所以有这样的名称,是因为这里是金口港至即墨的必经之地,因为开旅店者众多,才被称为“客旅店”、“店集”。
村里的街巷
村里的经济发达历史,村民孙连勇和他传承的“杆秤手艺”算是一个非常好的注脚。杆秤,也就是之前我们称重用的由秤杆、秤砣构成的秤。在没有电子秤、弹簧秤之前,杆秤是生意人的必备物品。孙连勇是杆秤手艺的第五代传人,他说,这个老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到我这是第5代,已经传了年了,杆秤最红火的时候,整个即墨曾经有29家在做杆秤,从业人数有多人。”
孙连勇和他的杆秤手艺
村民:没想到能住在景区里
因为经济发达,村里人才辈出,经商出仕者众多。在清代,村里邹氏为官出仕者24人,并出过举人1名、贡生3名,还出过邹毓英、邹毓環等一大批富甲胶东的巨商。
村里的这些古建筑,多数为历代遗留。另外,年,南里村被确定为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创建村庄,本着“修旧如旧,带病延年”的原则,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修复,同时保护好古树等历史符号,挖掘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等乡土文化,这才形成了现在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建筑群。
“你白天来,感觉村子漂亮,你晚上来,会感觉村子更漂亮!”村落的85岁老人邹彬思为自己的村子竖起了两个大拇指,“经过前几年的管线改造、雨污分流、村庄改厕等,我们的村子现在已经成了景区,经常能看到前来游玩的市民,真的是没想到,自己能住在景区里。”
说起现在的生活,邹彬思老人竖起两个大拇指
村党支部书记邹宗波介绍说,在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村里把雨污分流、村庄改厕纳入了规划,同时还修建了仿古式排水沟,村庄环境、脏臭的死角消失不见,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村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为了让村庄更加整洁,我们还规划了管线入地工程,敷设了强、弱电管线沟,彻底根治了地面上空管线纵横交错的乱象。”邹宗波说,南里村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了保留古村古韵古风,村里的仿古商业街,全部用老条石、旧石块、青石板等老石材铺设,两侧排水沟安装老条石盖板,并对墙体重新粉刷,白灰相交的墙面与仿古街道交相辉映。
谈及南里村的发展,即墨区庙东一村党支部书记孙元英感触颇深,“这些年即墨区所有的村庄都有不错的发展,但是南里村的发展更为系统。”孙元英说,南里村因为历史原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村里因势利导发展旅游业,发展形势非常不错,村里人的自豪感也是发自内心的。”
欲建“村民食堂”,重点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
谈及村里的发展,邹宗波说,村落的旧貌恢复与发展会带动南里村的旅游经济,“我们也在着力改变村庄的经济结构,提高村庄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推动村里旅游业、商贸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打造‘商贸+’模式下的美丽乡村。”
武德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为历史原因,村里85%以上的村民都有经商经历,或者正在经商,木材、针织、铸造、食品、建筑、木器加工、电子、化工等多种行业都有涉猎,其中木材、百货、食品等行业市场活跃。另外,村里还向村民租来了20余处闲置房屋,统一规划民宿产业。
“随着村里对旅游业的打造,村里的种植业也会进行调整,朝着农业旅游发展,商贸业也会有相关的调整。”邹宗波说,同时,村里还将在“民生”方面做出努力,“我们计划建设村民食堂,重点解决部分老年人吃饭的问题。”
整个村子宛若景区
据了解,在南里村有不少老年人存在吃饭难题。“有的老年人子女不在村里,老人岁数大了,做饭也不太方便,还有些老年人身体不便。”邹宗波说,村里建成村民食堂后,计划让每位老人每天拿2元,子女拿2元,村里再补贴一部分,让老年人到村民食堂吃饭,“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也可以及时送到家里。”
有些古墙壁上还保留着拴马的石鼻
对于这个村民食堂,邹宗波说,通过这个办法还可以随时掌握每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一旦有老人没来吃饭,我们可以随时过去查看,及时发现意外情况。”
记者了解到,目前村里正在进行景观河的改造,此举也将解决村里店集河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另外里还将上马“7D”影院,为村里及周边村庄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
村里还保留着古时商业街上的招牌
儒林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