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语文低年级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一)符合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规律
低年级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与学生学习时间呈负相关性,即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质量、学习能力随着课堂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进而影响课堂学习效率。研究低年级小学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符合小学生课堂学习规律,通过研究多种教学方案、教学手段等可以找到小学生兴趣下降、参与度下降的具体原因、问题以及解决思路,从而积极开展教学指导工作。教师利用能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手段推动低年级小学生的不断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积极指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让小学生得到更大的进步,促进低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
(二)符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求
低年级语文教学强调小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理,能围绕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并结合课内外阅读,学会观察大自然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这些都是低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工作,利用多种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分析、研究和讨论,进而在课堂上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创设具体情境是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必要前提条件,低年级学生对于语文知识描述的内容缺乏必要的想象,对文字所表述的场景无法有效构建,长期下去很难融入语文课堂当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具体场景的创设,通过创设场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并降低学生语文学习难度。以《曹冲称象》为例,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这种方法不行呢?”(学生接触到的都是电子秤,很少接触杆秤,对于杆秤缺乏了解)于是教师可以播放使用杆秤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杆秤的操作过程和操作原理,在具体的场景中学生了解了为什么不能用杆秤称重。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等手段继续演示,如果用杆秤的方式测量大象,那么需要足以支撑大象体重的秤盘和一个巨大的秤砣,还需要将大象“提”起来,这些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并不能完成。
通过视频等方式解释为什么使用杆秤的方式行不通以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将大象杀死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的方法也不可行,得出因为当时讨论的是让大象活着称体重而不是死后,而且大象被杀死后会流失血液等,导致称重不准确,而且宰杀后称重也不符合原文含义,通过对以上两种称重大象思路的讲解和视频分析,让学生了解了以上方案行不通的原因。解释原因以后,教师在讲解曹冲称象的方式时可以用视频的方式进行演示,演示“大象—船—石头”的操作过程,通过视频的方式演示其操作过程让学生了解这种方式的可行性,帮助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整个过程。通过视频演示的方式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同时使学生对曹冲的智慧产生敬佩,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完成想象,丰富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此外,在曹冲称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曹冲称象的方法进一步探讨新的称象方法,如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无人机将大象吊起来,有的提出可以用大货车的地泵来测量,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内容,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课堂的有效互动。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具体的情境,通过有序引导学生参与的方式帮助学生融入其中,确保课堂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对应的情境演示与说明,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为学生搭建想象的空间。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创新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方法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小故事、设置问题等多种方式,具体方式的选择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学习能力进行有效调整与优化,最大限度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水平。
以《狐假虎威》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练课本剧,通过课本剧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狐假虎威》这个故事的内容。设计课本剧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出主要人物,包括老虎、狐狸、松鼠、小鸟、乌龟,然后加上一个旁白,其他人可以扮演森林的其他动物。在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中,旁白负责讲述场景,其他人物有台词,而主要人物的确认需要学生共同来推选或轮流担任,特别是其中的老虎、狐狸等“主角”需要特别推选,避免其他同学的不配合。在正式的表演中,学生需要对课本剧的内容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其中老虎和狐狸是有台词的,但是小鸟、乌龟、松鼠等人物是没有台词的,需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表演的过程中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参与中创造,在参与中创新。在具体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加入动作,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为学生准备老虎、狐狸等头套,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时候可以快速融入具体的场景。除了头套,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准备老虎、狐狸的背景音乐等,如老虎的声音、狐狸的声音等,提升小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总之,创新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也有所不同。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进一步围绕学习兴趣进行拓展,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能力,丰富学生语文认识。
(三)注重文本解读,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阅读是低年级小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甚至只愿意看课本中的插图而不愿意阅读文本,等待教师提供文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具体的文本解读工作,通过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完成内容学习,提升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文本阅读的技巧,提升学生文本阅读的能力。以《狐狸分奶酪》为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是做好新字词的批注工作,主要是在阅读过程中将本课学习的“捡、酪、俩、始、拌、帮”等生字及生词,用批注的方式在阅读课文时找到其对应的位置并标注出来,如课文第一段就有“捡、酪、俩、始、拌”五个字,通过批注的方式,学生可以完成生字词的学习并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第二次阅读可以分角色阅读,通过分角色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每一个学生负责其中一段并自由组建小组完成具体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分角色朗读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并提升能力,进而实现有效阅读的教学目标。
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偏弱,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喜欢形象的图片、图像,对于枯燥的文字没有足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扫清阅读障碍、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文本阅读、文本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语文阅读兴趣。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需要逐步培养,教师要利用多种阅读方式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渗透,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通过阅读方法的培养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水平,并促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总之,文本解读有很多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文本解读的技巧性,通过文本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更多文本阅读的思路,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发挥文本教学的价值,积极开展文本渗透的同时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进而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对学生语文学习、文本应用、文章阅读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鼓励合作交流,提升学生学习欲望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提升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加强合作与交流指导,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语文学习内容的同时在讨论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合作讨论与交流非常重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置问题或主题,通过主题与问题的引导,提升学生学习欲望。以《坐井观天》为例,教师在阅读课文以后可以预设问题:“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以后会发现什么?会有什么样的举动呢?”这一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交流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青蛙跳出来以后的可能性。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讨论的内容也逐渐产生了一些分歧,如有的学生认为青蛙跳出来以后会像“小蝌蚪找妈妈”一样,去池塘边、大树边,去更为广阔的天地;有的学生则认为青蛙跳出来后发现天那么大肯定会吓坏了,然后跳回到井里面去;还有的学生认为……每一个小组学生讨论的内容和给出的答案都有所不同,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的见解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这一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学生讨论的每一个答案都有着一定的不同,这些不同代表了学生的个性。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写一篇文章,题目是“跳出井口的青蛙会怎么办?”通过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下来的文章可以在课堂上读出来,也可以放在班级阅读角,供其他学生学习。合作交流对学生语文学习产生了积极作用,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抓住合作交流的契机,根据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讨论,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实践并丰富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内容学习,在讨论中强化知识应用,最终完成课文学习任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五)开展调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调控评价的核心在于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动力。调控评价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性,在引导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进行必要指导,指导方案以鼓励为主,提意见为辅,同时配合集体评价与个体一对一评价的方式,提升评价的有效性,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调控评价的根本在于让评价从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重视学生进步性指导,通过评价给予学生信心。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时,有的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文章内容,但有的学生连基本的阅读理解都做不到;有的学生可以快速阅读并提炼相关的知识点,但有的学生在阅读中只能逐句理解、逐句分析,这些都体现了学生能力的不同。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也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如针对阅读速度慢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应是“学生阅读很仔细,虽然慢但很认真”;对阅读速度快、理解迅速的学生评价则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很强,其他学生应该向其学习”。
通过调控评价策略的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实际进行必要的评价和指导,符合小学生的成长实际,也让低年级小学生有了更多成长的机会,这对于学生发展至关重要。除了给予鼓励性的调控语言以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更多阅读指导思路以及找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在评价学生认真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提升阅读速度,按照不同年级在默读方面的具体字数要求进行引导,逐步帮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针对阅读速度快但知识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更多阅读方法,学会适当放慢阅读速度并提炼知识,阅读以后尝试对文本内容进行复述,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做好调控评价工作,及时做好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学生情况并开展具体指导,实现学生能力提升和学习质量提升,进而体现评价的价值。
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要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课标理念。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教学工作,抓住学生学习兴趣并创设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文本解读与合作交流,实现基于有效评价的学习体系,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