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年以来,有一条关于我们的邻国印度的消息引起了民众的注意,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小时候在课本上就知道中国的人口是世界最多的,不过这一记录在年已经被印度超越了。其实近二十年来关于“龙象之争”算是国际上比较热议的话题,印度人心中也觉得和中国相比,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占据优势,不过也有人下断言,印度虽然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但其实在很多方面都受到制约,不说深深根植于印度人心中的种姓制度,语言和度量衡也是很大的难题。语言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到现在印度还会有度量衡问题?
印度在历史上曾经被不同的王朝统治,每个统治者都会使用自己的度量衡系统,直到印度独立后,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虽然在年时就通过了相关的立法,不过由于执行力问题,到现在不同地区的印度人对于度量衡仍然需要转换计算,这就给科学研究以及商业贸易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我国可是早在年前的秦朝就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始皇帝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制度,其中度量衡器具的使用、检定以及管理都做出了非常严格的法律规定。所谓度量衡就是对于物体长短、容积以及轻重的计量的统称,关于度量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为什么要统一度量衡可能有人会有疑问,度量衡不就是个计量的单位吗,制定统一的标准,这似乎并不难啊,为什么会如此重要呢?对于始皇帝的历史评价中,很重要的一项功绩就是统一了度量衡,为什么会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呢?
始皇帝能一统天下,经济和军事的强大是非常重要的,打仗首先就要有钱,战国时期各国的经济来源就是赋税。国家收税的方式基本就是征粮,但是各地的度量衡不一样,很多人也弄不清楚各单位之间如何换算,既然弄不清,偷斤短两就大有文章可做了。为了保证赋税,秦国就统一了度量衡,全国实行统一的标准,也就不用换算,这样再想靠着计量单位的差异来逃税基本就不可能,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做法,也为秦国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赋税稳定,国家才有钱打仗。
统一度量衡,除了经济方面的作用之外,还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这个计量单位和军事有什么关系呢?这里面关系可大了。关于度量衡的要求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车同轨。这项制度的重点在于车道,只要车辆上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确定了,那么能让这些车辆跑起来的马路的宽度也就有了规范要求,这样就不会因为道路的过窄问题而造成的战车的出行不畅。解决了钱袋子,军事实力又强,始皇帝能一统天下也就不奇怪了。中原地区统一之后,百越等地也纷纷被征服。
这样就能明白度量衡到底有多重要了吧,在民国时,阎锡山为了不让他人染指自己盘踞的山西,特意还将铁轨的尺寸改了,就是为了不让外面的火车进来,保证自己的统治。
半斤八两的由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很有讲究的国家,在度量衡方面也不例外。尽管有些规矩可能和我们如今不太一样,但是在当时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是很有建设性的。要说重量的计量单位,国际上通用的是千克、克,不过平常大家逛菜市场、超市,使用最多的还是斤、两等。“半斤八两”这个说法大家肯定都听过,就是形容双方实力差不多,对等的意思,但是半斤不是5两吗,怎么成8两了呢?这其实就是涉及古人的一个计量方法了,他们的斤两是采用的16进制,而不是现在我们习惯的10进制,所以半斤才是8两。
我们的所有经验都是从劳动中得来,在古代,用做称量的器具很简单粗糙,在秤杆上标刻度时,分16份相对分10份来说可简单多了,可以将一个绳子对折一下就是2等分了,再对折就是4等分,以此类推,就能得出16等分了。
以上是从实际操作角度来说,16进制相比10进制对于古人的可操作性更强。还有一些是从民俗文化角度对16进制进行了解释。众所周知,古人是非常重视星象的,根据史料记载,16两秤是对应的就是北斗、南斗以及福、禄、寿。正因为暗合星象,所以在货物交易时,少1两就减福气,少2两就少利禄,少两则会折寿。也有民间传说称,木杆秤是鲁班发明的,当时上面只有1星,而后面的星则是秦朝的丞相李斯加上去的。不管秤是否真的是鲁班所发明,秤杆上确实是有着16星花的,并且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
另外,还有一种看法是说,16进制还有一种好处就是在没有纸笔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右手的大拇指数其他4个手指的指尖和关节,左手则可以用来进位,在货物交易时,这样的计数方法非常简便好用。
所以说,在古代的条件下,16进制相比10进制优势很明显,但如今,10进制计算明显更快捷和方便一些,也是符合实际的,是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进制的变化。
筷子长度的讲究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