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之器—民国瓷权
说到“权”字,大家可能都会想到“权力”“权贵”“权势”这样的字眼,似乎“权”总是与“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实这种认知是不准确的,至少是片面的。
今天,我就通过一件文物来颠覆大家对“权”的片面认识。这件文物就是商洛市博物馆收藏展出的民国瓷权。这件像壶不是壶、像杯又不像杯的白瓷疙瘩就是“瓷权”,说白了它就是瓷做的秤砣。那么,为何秤砣要以“权”来命名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是论重量买东西的都少不了衡器,只不过现在多用电子台秤。而在古代,中国人使用的是杆秤,而且杆秤并不是哪里都有。比如,在过去的农业社,一个生产队就一杆大秤,给家家户户分粮食,就一个人掌握大秤。那种大秤秤杆一高一低,差别就是半斤八两。称量东西公平不公平,全在掌握秤砣的那个人,所以那个人就是“掌权”的人,他挪动秤砣的那个行为就是使用“权”力。
我们今天还说的“权衡”“权重”中的“权”其实就是“权”的本意,就是用秤砣来衡量的意思。这,便是以“权”命名的由来了。
在商洛市博物馆展厅里展出的这件瓷权高8.4cm,底径6.2cm,上小底大,整体呈钟形,顶部有一弓形钮,造型别致,设计巧妙,通体以青花绘描,在瓷权通体书写有“公平交易”四个字。虽然字体不是那么工整,一看便知是民间的器物,但由于现在我们常见的秤砣大部分都是铸铁制作,瓷权比较少见。因此,它依然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权”作为衡量工具,从古至今一直沿用。春秋战国时的瓷权,业界称为原始瓷权,主要是因为它由原始青瓷制作而成,权身分无纹装饰和饰纹装饰两种。进入南北朝后,瓷权有了较简单的刻花装饰,隋代起,权又随着佛教文化的介入而在装饰上有了新的内容。
元明清时多见以青花及文字装饰,其上通常写有“公平交易”、“天平正和”、“公平合市”等诚信经商的名言警句,部分瓷权上铭有“天官赐福”、“莲生贵子”等吉祥语或者汇有各式各样祥纹。因为瓷权极易破损,无法做衡器使用,起始用于镇席,后来用于镇宅。
这些小小的瓷权既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瓷器的烧制工艺,又能从中看出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态度、商业的兴旺程度、以及人们的审美喜好,给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