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者,是清官还是贪官,这可是天大的问题。百姓心中有杆秤,历史自有评说。毛主席肯定胡公:“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这是对胡公最权威的定论。
1.范公赞评
当年,范仲淹高度评价了胡公。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比胡则小26岁,耿直能干,不屑溜须拍马,仕途也不顺畅。天圣九年(公元年),范仲淹被贬为陈州通判,而此时,也因被贬的胡则担任陈州知州,两人成了搭档。
胡公慧眼识人,一接触范仲淹就认定其人是国士,日后必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这让范仲淹很是感动:同僚都排斥我,上司也压制我,而你胡老先生竟说我是国家栋梁,我很振奋!范仲淹知道胡公的为官之路也很坎坷,更知道他是好官、清官,忠君爱民,敢于担当,百姓拥护,可视为榜样。于是,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
后来,范仲淹主理朝政,实行庆历改革,富民强国。范仲淹一生写了不少好文章,文学地位很高。其中有一篇叫《岳阳楼记》,文中有不少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的自我写照,我认为也是对他的恩师胡则的缅怀。当时,胡公去世已经7年。
胡公去世后,范仲淹为他写了篇两千多字的墓志铭:“富宇量,笃风义,轻财尚施,不为私积”“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他评价胡公:心胸宽广、为人义气、不重私财、乐于施善助人;得志则建功立业,失意则修身养性,胡公的义举值得大写特写,胡公的功德像磐石般永垂不朽。而最后一句“百年之为兮千载后”则高度赞颂了胡公生前所做的事业、所立的功德,他认为这些“善举”必将名垂青史、千古流芳!果然,亘古千年,胡公的香火长盛不衰。范仲淹真是目光如炬、料事如神啊!
除此之外,还有几件事可以诠释胡公的清官品质。
2.朱崖馈问
丁谓,苏州人,比胡则小3岁,是个天才,曾两次出任北宋宰相。淳化二年(公元年),丁谓还没有出道,客居许田拜访胡公。胡公当时29岁,任许田县尉,是中进士后的第一个官职。胡公很真诚地资助丁谓,让他专心读书。
过了一段时间,丁谓要进京赴考,胡公为他饯行。丁谓在宴席上一看:以前招待我的碗筷都是很精致的,这次的餐具怎么都这么粗陋?是不是胡则怨我老是赖着他,嫌弃我了?丁谓要启程了,胡公拿出一个小包裹递给他,说:“我没什么钱,我已经把那套最值钱的餐具卖了,换了这点碎银,你带着用,好好考试。”丁谓深受感动:胡则对我这么好,如此讲义气!我却猜疑他!
后来,丁谓金榜题名,且官运亨通。丁谓发达后,也确实在皇帝面前为胡公说过好话。可丁谓这个人聪明过头,官位升了,野心也大了。有人说他是奸相,是北宋的“五鬼”之一。历史上,丁谓多次被弹劾。当丁谓被弹劾时,就有人斥胡则是丁党,胡公也往往受到打压。其实,胡公刚直秉正,又岂有“站队”的可能呢?丁谓曾有亲戚拜托他法外开恩,胡公说,我乃朝廷命官,理当公正。
最后,丁谓遭罢相,被贬到海南岛当七品小官,用现在的话说,是“断崖式处置”。得志之时,丁谓有众多门生和部下,他家可谓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而被贬到海南岛后,就没什么人去看他了,“门庭冷落鞍马稀”。一方面交通不便,另一方面官员们要避嫌。胡公当时也受到牵连,从吏部郎中、太常少卿贬到信州(江西上饶)当知州。但他还是多次派人千里迢迢到海南岛看望丁谓,给他送钱送物。
胡公就是这样的秉性。作为朋友,你风光了,我不来逢迎你;你落难了,我尽可能地接济你。胡公这样做,在朝所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但千百年后,胡公的品行受到了历史的肯定,《宋史》有载:“丁谓贬崖州……间遣人至海上,独则馈问如平日。”
3.整治钱荒
大中祥符六年(公元年),北宋闹钱荒,铜钱匮乏,经济萧条。胡则当年51岁,任屯田员外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他入矿井、探铸场、进市坊,明察暗访,摸清问题的症结所在:官吏贪腐、管理松弛、矿难频发。
那些既得利益者得知胡公要动真格,事情不妙,就千方百计想和胡则搞好关系,加以贿赂。胡公却不吃这一套,依旧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肃吏治、重人才、修章法、治矿山、整铸坊,恩威并施,实事求是。
不久,实现了安全增产,铜质提高,钱荒缓解,朝廷增收,百姓受益。史称:查信州矿事诏治罪,缴池州吏匿铜数万斤。终得朝廷褒赏。
4.睦邻怀远
天禧三年(公元年),胡则57岁,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有一艘外国商船在海南岛附近遇到台风搁浅,多次向琼州府求助,没有结果。胡公了解到,外商是来采购茶叶、瓷器、丝绸的,只要运过马六甲海峡,这些商品在国外很畅销。胡公心想:能够打通海路,对大宋、对友邦都很有好处,值得一试。随即表示同意借其公帑钱万,一年为期。话音刚落,部下扯了扯胡公的衣服,轻声说:“大人,千万不能借。为什么呢?外国人与我们语言不通,哪有信用可言?俗话说,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这些外国人的庙是船,船没有根到处飘,遇到台风还要翻了,可不能借啊!”胡公却说:“不,人有难,要相帮;更何况外商向大宋求救,我们若置之不理,这难道是大国应有的风度吗?你们不要担心,我写个条子,借他公帑钱万,一年后,如果还不了,我个人负责。”
有人听到这,难免会笑说:哎哟,原来永康的担保链是从胡公开始的,一千年前,他就自己担保,要借给外国人公帑钱万呐!
果然,一年的时间快到了,这些外商却没有传回一点消息。胡公的部下又发愁了:“大人啊,当时我们劝您不要借,您非要借,还以个人名义借出了公帑钱万,您哪有这么多钱啊?”胡公是清官,钱不多。胡公说:“不要急,再等等看,按道理他们应该会回来。”
果真,一年期满,海防报告:有一艘大型外国商船靠岸,一班人求见胡大人。几十个黄头发蓝眼睛的人,拿着礼物,在转运使衙门前跪地施礼:感谢大宋,感谢胡大人,返还十倍三千万!别提大宋皇帝有多高兴了!遂颁旨,表彰胡则:为了大宋的利益,站得高,看得远,敢于担当。
5.义释昌期
天圣三年(公元年),胡公63岁,任福州知州。时有四川学者龙昌期,曾应福州知州陈绛之邀,给州府官员、州学士子授《易》,陈绛给他10万钱酬谢。后来发现此酬金是从国库里开支的,陈绛坐罪罢官,刑部将龙昌期从四川押到福州,交由新任知州胡则审案。
胡公凭事实、重证据、按律令,当堂宣判:龙昌期无罪有功,10万公金限期追缴入库。龙昌期听后,既感激又忧愁,黯然不语。原来,10万之酬早已化为其父母妻儿的口体之奉,即使倾家荡产,也难以偿还。
胡公悉知此情,扶起昌期,慨然道:为师领束修,圣贤所创之规也,千古同理;10万公金当以本官俸禄扣抵,先生自由了。
龙昌期如果遇到一个昏官、贪官、糊涂官,可能要把牢底坐穿,甚至人头落地。龙昌期不幸中的大幸,是遇到了胡公这样的好官、清官、明白官。他不但保住了性命,洗清了罪名,还活到了80多岁,写了那么多的书。
我从年6月在公安系统开始第一讲,到现在,“胡公故事”已经讲了多场。我曾在市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都分别讲了胡公义释昌期的故事,和大家一起讨论。我们得出的观点一致:当官的人,执法的人,什么最重要?公正!一定要正直、正义、正道!否则,人命关天!
正因为胡公一直做到正直、清廉,所以民众感恩他、皇帝封赏他、历史不忘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称赞胡公“从官摄政、正直忠良”,给他加封。古代帝王为一个去世的人加封是有严格规定的,北宋初期只能加封两个字。朱元璋认为胡公功德无量,足足加封了十一个字!朱皇帝的《加封胡公显应正惠忠佑福德齐天帝诰》中的“齐天帝”意指:百姓尊称胡则为“胡公大帝”,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