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目前的高考共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3+3模式,而另一种则是3+1+2模式。
前者的选考科目可以任意搭配,无论是物理,化学,生物还是历史,政治,地理,一切随着考生的心意和特长来选择即可,此外,分数方面则采用赋分模式,这也就意味着试卷上面的数字不能代表最终成绩,真正的分数要按排名走。
此方法看似为考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实际上却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许多学生因学不明白物理而选择放弃这一科。
后者提到的3+1+2模式则分为物理和历史两个方向,类似于从前的文理分科,但其余的科目却可以自由选择。物理和历史采用原始分数,其他的科目均使用赋分制度。
许多人觉得3+1+2模式比普通的3+3模式更加合理,事实当真如此吗?倒也未必。3+1+2模式虽然拯救了物理,但它也害了另一门学科,那就是化学。
对于推行新高考制度省份的学生们而言,他们如果想报考理工科,就必须学物理,而化学的难度很高,再加上许多学校在招生简章中对化学这一科目不做硬性要求,所以学生们自然纷纷放弃。
这种情况在江苏省出现的极为频繁,所以他们专门制定了一个托底机制,为的就是让更多的学生选择化学。
只不过八省第一年高考结束后,大家才彻底意识到,原来新模式所伤害到的并不是化学,而是历史这门学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来看一下八个省份的本科录取分数线。
说到本科录取分数线相差最大的自然要属辽宁省,年辽宁省物理方向的本科线为分,而历史方向的则是分,二者足足相差了分,这中间的差距简直令人吃惊。
其次是湖北省,物理方向分,历史方向分,二者的差距虽然没有辽宁省大,但也足足差了66分。
接着是江苏省,物理方向分,历史方向分,差距为59分,与湖北省相差不多。
差距最小的是重庆市,物理方向分,历史方向分,仅仅十分的差距,可以不做计较。
这八个省里有六个省的分数差都超过了30分,最夸张的则是辽宁省,若是按照从前文理分科来看,二者之间相差30分左右算是比较合理的情况,如果是差了60分,甚至分,不公平也就客观存在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一位来自辽宁的同学,他选择了历史方向,高考总成绩为分,历史考取了满分,在此情况下,他距离本科线仅有一分之差。可若是他选择了物理方向,而物理又考了零分,那么他最终依旧是分的成绩,已然超过了物理方向的本科线19分。物理固然很难,但考个十多分绝对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历史就算学得再好,也很难考上八十多分。
这二者的差距不超过70分,一旦物理能够考到30分以上,那么该学生完全可以放弃掉历史,选择物理。由于学生在3+1+2的模式下不能同时选择物理和历史,所以历史直接与物理进行抗衡的时候,自然处于了弱势地位。
成绩好的人自然会选择物理,因为这么做对于他们的优势更大,可如此一来,历史渐渐被忽略,这种重理轻文的现象必然会对历史学科的发展起到负面的影响。
第一年经历3+1+2模式的学生都没有经验,他们觉得物理太难,所以就放弃了物理,谁知高考以后傻眼了,原来选物理的好处这么多。
有了第一年的经验以后,后几届的学生们心里就多了一杆秤,再次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很有可能放弃掉历史,这不仅会导致选择历史的学生生源质量下降,就连数量也会不断递减,久而久之,历史老师会不会失业都是个未知数。
不过凡事都有个限度,如果学生一股脑的全都选择了物理,那么二者的分数差一定会相应地缩小,到时候选择历史的同学也就会变得更多。
总的来说,新高考模式摒弃了原有的文理分科制度,让学生们可以把爱好和特长相结合,只不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很容易与专家所设想的现象出现差距。正因如此,高考模式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