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的人生有一杆秤,来衡量事物的轻重

感恩为感之并回报别人的恩情,作为一个有良好德行的人,在接受别人的恩惠时,不能忘记自己以后对他的回报,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便说明了感恩对一个人来说的重要性。

父母是我们每一个人最亲近的人,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教会了我们做人,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他们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更是辛辛苦苦养育我们的人。从小到大,无论什么时候,也许朋友会弃你于不顾,也许别的亲人会离你而去,但是父母却始终如一的陪伴在你的身边,他们对我们的恩德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是我们一辈子都回报不完的。别人对我们的恩惠尚且需要报答,更何况是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呢?

在我国古代,汉代的时候实行的是推举制度,是由在朝官员推举各地的人才,而孝悌便是被推举的首要条件,如果有才能的人如果不孝顺自己的父母,也不会被推举,而在为官员不善待自己的父母,更是会遭到被罢官的严厉处罚。可见汉代时对孝悌的重视,也体现了感恩父母的重要性。“事父母,能竭其力。“是儒家的主要思想,因此在汉代以后,虽然废除了推举制度,但在位官员为过世的父母辞官守丧的情况都被历代所延续。

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但回报父母却是我们要铭记在心的,我们对父母的孝顺不仅是在经济上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更需要的是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空巢老人“是近阶段出现的一个名词,它体现出的是儿女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少了对父母的陪伴,在偌大的城市中,在繁华的都市里,却出现了孤独,而且还是自己最爱的父母,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沉思吗?

我们应该放下手头的工作,尽可能去陪伴你父母,让他们不至于在暮年而孤独终老,我们应用微笑去认识自己的父母。去思他所思,想他所想,去报答他们的恩情,他们给予我们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养育,更是精神上的培养,希望我们也要更多的注意给予父母精神上的陪伴,而不至于让他们孤独萦绕在心头。

古往今来,不乏名人雅士。但他们却有着不同的人生信念,我认为保守自己的清白和坚守自己的原则最重要。

正如古人于谦所写,“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是的,这句诗被称为古文经典之句,屈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一生本该是一帆风顺,一生辉煌,可屈原看到君王被奸人迷惑,国家已然变了一个样子。他选择向君主进言,将本该了解到的道理讲述给君王。希望他可以勤于国事,识破奸人的诡计,可屈原却多次被君王训斥,以至于被奸人所陷害,获得一个惨遭流放的下场,他不忍心看到国家破败,他不愿意看到国家被他国取代,他选择投江而去,屈原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它带来的影响却流传着万代。

其实,那个朝代,屈原可以不向君王进言,他可以过好他那安宁舒适的一生。但当我看到于谦那两句诗时,我想我明白了屈原的心中所想。《鱼我所欲也》更是将生死论述得十分清楚,生是自己想要的,但自己有比生更为重要的东西——清白。死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有比死更让自己厌恶的。所以作者选择清白,为了清白,他可以选择放弃生,更为明确的印证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的古人让我钦佩。

清白与原则相照应,一样都应该被重视,钱学森,一代伟大的科学家,为中华事业奉献全部知识,一心只为中国而活,他在自己的学业有成之间,毅然回国,为中国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精力,而中国面临美国救济粮之时,他毅然拒绝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哪怕最后的结局是饿死也不接受美国人的救济,正印证了后汉书所记载的,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钱学森先生对于自身的要求,让我们佩服,他将他的人生原则贯彻如一,不会因周围的环境变化而随之改变。不论古人还是如今的人民,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身上的信念,屈原和钱学森就是两个代表,处于青年的我们更应当有自己的准则和人生理念,让自己的人生有一杆秤来为自己衡量事物的轻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15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