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个视频,很暖心。
一位年轻的爸爸带着一岁半的儿子逛超市,儿子在货架上拿了三瓶枸杞放在地上,然后就想要走。
这时,这位年轻的爸爸看到后,一把拉住儿子,让他将拿出来放到地上的三瓶枸杞放回原位。
一开始,小宝宝很抗拒爸爸不让自己任性的行为,开始哭着不想听爸爸的话,还伸出两只小手想要让爸爸抱。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无法如愿以偿后,宝宝终于听从了爸爸的话,一个个地将拿出来的东西挨个放回了架子上。
看完这个视频,网友们都说,真的要为这个爸爸点赞,这样的教育太好了。
从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引导,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中,会起到很好的道德规范。
知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
华兹华斯也说过,孩子是成人的雏形。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教育就偏离了道德的轨道,那么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深受影响,从而做出更无法预料的事情。
同一天的时间,另一条“孩子要气球大人扯走整个店家拱门”的热搜视频却成了幼儿教育的反面教材。
一家三口凌晨两点走到大街上,
孩子看到气球后,说,妈妈我要气球。
孩子爸爸跳起来直接把一家店门口的气球拱门直接给撕扯了下来。
对于这种行为,虽然性质不算太恶劣,但行为极其可耻。
这样“言传身教”,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
你简单地拉扯走的气球,是店家需要三个人耗费一整天时间才做成的气球拱门。
有网友说,这种家长怎么可能教育得好小朋友,是不是他们盼望着自己以后的孩子去当抢劫犯呢?
还有人说,这是孩子他爸的爸当年没教育好孩子他爸啊!
也有人说:这就是典型的教孩子“示范什么叫偷”......
这种顺手牵羊的行为,小孩学得有模有样。
让我想起这样一个极为讽刺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三个人物,小孩,小孩爸爸,小孩爷爷。
小孩爷爷逐渐老去了,行动很不方便,小孩爸爸也不管自己的亲爹,天天责骂着父亲老了啥也干不了,地里的活儿都让我一个人干了,你倒是清闲享福了!等你死了以后,棺材也不给你买,就把你用席子卷一卷找个山洞里一扔算了。
小孩爷爷被气死了,奄奄一息时,看到儿子真的把自己用席子一卷扔到了山洞里。
后来,小孩爸爸跟小孩在院子里玩耍,他问小孩,如果爸爸以后老去了,你会不会孝敬爸爸呀!
本以为自己天天陪着孩子,跟孩子一起玩耍,寻思着这孩子一定不会不管我吧。
小孩说:等你老了,你什么都干不了,什么活儿都让我一个人干,你就享清福了,累的是我一个人。等你死了,我会找张席子把你卷起来扔到山洞里。
孩子爸爸一巴掌打孩子脸上,你这臭小子,怎么能这么对你爸?
孩子说,你教我的呀,你就是这样对我爷爷的!
果然是言传身教,你对你爸怎么样,你的孩子就会对你怎么样。
说到底,这爷仨,问题出在于谁?
首先,爷爷是无法脱责的,虽然爷爷没有把他父亲扔山洞,但他儿子把他扔山洞的行为离不开社会接触,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责任。
那么小孩有错吗?
小孩是没错的,如果小孩爸爸给他正确的引导,就不会让他学到小孩爸爸对爷爷的不孝敬行为。
孩子的问题,就是直接映射出家长本身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很多家长以为陪伴着孩子的日常起居,就管这叫教育。
其实教育和陪伴本身是两码事,但是从性质上来说,又是彼此无法分开的。
大人日常的行为举止,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的教育不需要你苦口婆心地从天亮说到天黑,而是只需要你简单的自我约束的行为,就足以让孩子学到德行上的对与错。
薛兆丰在《奇葩说》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今天的父母不是不要爱他们的小孩,而是怎样的陪伴才是有效的陪伴。
什么叫有效的陪伴?
不是24小时不离身,而是付出心力才是陪伴孩子的真谛。
如何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到更有用的知识、常识、德行品质。
为什么大家拥有的都是一天24小时,却培养出不同的孩子?
下面要讲的两个事例,我们进行一下对比。
湖北恩施,一个2岁的萌娃在吃火龙果的时候,也不忘用小勺给身边92岁的太爷爷喂着吃。
小孩用小勺挖了一块火龙果,一手拿着勺子,一手放在勺子下面怕火龙果掉了。
太爷爷说,我不要,我不吃。
小孩说,好吃,很好吃的,尝尝。
这个宝宝很懂事,才2岁的年龄就这样懂得尊老。
平时他吃到什么好吃的,都说要留一点给太爷爷吃,这样的行为离不开家长的以身作则、以身示范。
再想想上面提到的爷仨的故事,反差简直太明显了。
再看一个反面教材。
“安徽一孙子把奶奶关门外一夜”的消息也是让人很震惊。
视频中,男孩应该也有十多岁了,调皮的他把奶奶关门外,不让奶奶睡觉。
第二天,孩子姑姑来了,看到年迈的母亲在寒风刺骨的夜里过了一夜,非常心疼,一边哭着一边教育孩子。
虽然这是夏天,但夏天的晚上也是很凉的,而且八十多岁的老人身子骨本身就弱,万一身体出点状况,多让人担心!
有网友看到这个视频后评论说,曾经看过有的孩子趁妈妈外出去卫生间,把妈妈反锁在门外,怎么喊,小孩都不开门,就这样妈妈在卫生间做了一晚上,直到第二天叫房东来才回到屋里。
还有的孩子为了不想写作业,趁妈妈去阳台收衣服的功夫,把妈妈锁在暴晒的阳台。
当奶奶问孩子三次“妈妈去哪了”,孩子都说妈妈在房间里睡觉。
事后,孩子妈妈已经哭得没力气说话了,她无法相信自己四岁的儿子能毫无顾忌地把妈妈锁在阳台上暴晒,而他自己却乐不思蜀地看着电视,吹着空调。
席瑞在《奇葩说》中说过:小孩的观念是成年人一人一句堆砌起来的。正如大人的一言一行、行为举止,有些人就说了,教育孩子怎么这么难?凡是这样想的家长,自身意志力和自我反省度就无法控制自己。
这很难吗?
其实,与其说是对孩子的教育,倒不如说是对家长自己的教育。如果我们以身示范,你自身足够优秀,又怎么会说累呢?
教育孩子的同时,更是对家长自身的成长。
自己的孩子虽然很亲,但不能溺爱孩子,但是每个家长又希望孩子长大后不被社会淘汰,他们凭着自己认为对的方法自以为是,最终孩子成为了不一样的孩子。
前几天,“孩子高铁上吵闹不止乘客提醒被家长怼”的消息火上热搜后,引起网友们纷纷讨论到底是孩子该教育还是家长该教育。
北京一高铁上,小孩因吵闹声音大,被年轻女乘客劝说让小孩小点声。
结果小孩全家对女乘客进行道德批判,小孩妈妈不仅不管教孩子哭闹,反而对劝说乘客说,你这辈子别生孩子了,生孩子得被你带死了,还得捂着孩子嘴不让说话。
对于这样的恶语相向,车上其他乘客听得很是刺耳,我们都听见你孩子在嚷嚷,你孩子叫唤几声,人家说你一句怎么了?不要再骂年轻人了!
孩子家长口口声声说:我们这是坐的大众的车,你嫌吵坐高级的去!
他们任性地认为自己丝毫错误都没有,坐着大众的车,却不顾及大众的感受,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家长的错?
孩子家长甚至说出“法律有规定不让孩子嚷闹吗”这样无知的话。
这在法律之外,但是在道德层面上,在公共秩序里,更在每个有家教的人心里有一杆秤,德行就这样凸显出来。
如潇潇月盈所说:不要张口闭口谈法律,法律是可以约束人的很多行为,但不是全部行为。所以除了法之外,更需要个人内心的道德、良知以及教养等等去做自我约束和管教。
同样是乘坐公共交通,不同教养的家长却能做到不同的暖心事。
上海一对夫妻带着只有一岁多的小女孩乘坐飞机到成都旅游,但是他们担心飞机上如果吵闹到其他乘客休息就麻烦了,于是这对夫妻俩特意准备了一袋子耳塞、糖果和暖心的小卡片送给飞机上的乘客。
这样好的教育引导,孩子随着不断长大,也会深受家长的正确影响。
家长每发一张卡片,都要说一句:不好意思,打扰了。
很多乘客都说,没事,小孩子吵闹很正常。
所以从这两件事来看,公众并不是嫌孩子吵闹,问题在于作为家长是什么样的态度,有没有换位思考,如果家长做到了应该做的,公众又怎么会不体谅呢?
有时候小小的举动,就能换来世间的善意,所有人的理解。
但是就是这小小的举动,却很少人能做到。
迈克尔·珀尔《优秀是这样训练出来的》一书中,这样写道:
父母在训练孩子的过程中,可以使孩子明白自我控制、责任以及后果——奖励与惩罚。
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应当及时纠正,如果实在不听话,可以适当处罚。
但处罚需要注意的是,绝不能用以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而是要学会科学处罚。
人民日报曾针对孩子教育方面出了十条科学处罚方式。
比如规劝、打手心、罚坐、罚站、帮忙做家务、画画、看书、写字、没收心爱的东西。
这些都可以作为处罚孩子的方式,科学的处罚方式,不仅起到了处罚的效果,而且也在处罚中让孩子认清自我,得到质的成长。
在孩子的人格和气质形成的幼儿期,家庭环境中的母亲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来说,是没有人能够代替的。
1-3岁是塑造孩子认知、道德观很重要的阶段。
有人说,三岁看一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