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提梁壶的历史溯源可以一直上溯到宋代,相传宜兴蜀山脚下诞生了苏轼所创的“东坡提梁”,这个故事的真伪先不去评价,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苏东坡。解读苏轼这个人物时,我们会发现这个人留下了非常丰富的东西,诗词画笔,各具特色,共同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宽广无边的苏轼世界。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位多层面的作家,政治家,诗人等等,更是一位艺术上的巨匠,用今天的话来讲,他就是一位非常文艺的人。
那么跟他有关的紫砂提梁壶从传说诞生之时,自然也就披上了文艺的色彩。以此来进行分析,现在对紫砂提梁壶的创作,就是以“文艺”为先导,造型为特色的一种创作,而小编要给大家讲的这个紫砂壶,名叫“称心提梁”,便是以此作为主题尝试创作而来的。
“称心提梁”的外形轮廓基本遵循了传统紫砂壶素器的原则,着重突出造型及线条上的表现,从结构上看,有几分东坡提梁的影子,但更为简洁,取消了多余的繁复花哨的形态,继承了紫砂光素器自然古朴实用的制作风格。并且从源头比例上进行了全局性的控制,壶的长宽比例,高低搭配,线条转折就选用了一个恰到好处的长度,看起来犹如自然分割,架起的提梁就犹如一杆秤,让整个造型看起来非常的平衡,这种平衡既是视觉上的,也是心灵上的,更是实际使用时的一种稳定,看到这把壶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用这把壶泡茶的时候会非常的平稳。
小编认为,这种形体的平衡感,得益于整体的形体设计,虽然在造型上来说整把壶并不复杂,但在具体制作的时候,却十分考验制作者的制作技艺。因为“称心提梁”的壶身是一个虚扁的椭圆,并且其椭圆壶面的曲线并不是上下对称的,而是将重心下移,整体来看底部更宽,而肩部的曲线更滑,壶口收紧,并采用嵌入式的壶盖,减少了壶口上层的宽度,直接顺其自然的塑造了一个桔梗一般的壶钮,这让壶身带有一种仿生自然的气息。
最初的东坡提梁便是仿自然器,“称心提梁”这样处理,在小编看来,正是对于传统紫砂提梁壶的艺术上的一种延续,并且是以最简单的线条造型语言将这种自然特性继承了下来。紧接着就是提梁的架设,跟传统提梁柄有所不同的是,作品“称心提梁”的提梁并不是设置在一个正圆形壶体上的,而是一个并不充分对称的椭圆壶体,这时采用一般的双柄提梁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各种状况下的平衡性。
同样由壶钮继承自“东坡提梁”的艺术特性,“称心提梁”的提梁也同“东坡提梁”一样,采用相同的形制,只是更为简单,左右提梁柄分别设置在壶面两侧,后端提梁则设置在传统紫砂壶壶把的位置,三面的提梁柄正好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而壶钮,壶流以及后端的提梁则作为中轴线,让作品“称心提梁”分割成了一个左右对称的整体。
我们都知道,“称”的原理便是利用的杠杆对称,而“称心提梁”看起来是一种洒脱随意的提梁设置,实际上处处都彰显着平衡之道,壶面的陶刻更是体现着洒脱自然的真味,让人在喝茶品茗的时候明白,休憩即是自然,称心即为如意,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是平衡之道,称心之所。
结语:用线条来承接古韵,是对传统紫砂壶认真观察后对于造型特点的提取,随后结合自身的制作经验,以一种全新的韵味重新制作诠释,这样的紫砂壶创作才称得上是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紫砂一直以来都是一门丰富的形体艺术,有着非常广阔的形体语言,当我们坚持传统,然后真正的理解这种语言的时候,就会发现,紫砂创作的方向无比广阔,有数不尽的题材可供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