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秤的文化,天上星斗的传说

星秤在民间指的是制作杆秤的工艺,而星秤匠自然是指利用杠杆平衡的原理来制作杆秤,标记度量衡的匠人。杆秤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重量度量衡工具,它由木制秤杆、秤锤、秤盘、提绳等结构组成,其中秤杆上密密麻麻地标有一些星点,这些星点标记着不同的重量,“星秤一词也由此而来。在民间关于星秤的由来还有很多传说,有人传说杆秤是由鲁班所发明的,他根据天上的13个星斗的位置在秤上刻了13颗星点,随后又添加了“福禄寿三星凑成16个星点并且将其标记在秤杆上;还有一种说法是杆秤是由陶朱公范蠡所制,他受到渔民的启发,利用竹竿制成的秤杆的原型,然后根据天上的星斗和“福禄寿三星在杆秤标记了13个星点。

无论是哪个传说,都暗含着秤杆和“福禄寿的紧密关系,若是缺斤短两,便预示着缺福少寿,从这些传说中可见杆秤在古代交易市场中的重要性。

制作杆秤的工艺十分讲究,星秤匠工作时用到的原料主要有木料,铜丝、铜皮、铜卡子、铁钉、铁盘、钢筋等配料以及石灰、五倍子等颜料。此外,制作杆秤还需要用到锯子、斧子、刨子、锉子、凿子、毛刷、长钳、锤头等工具。由于杆秤的用途是称量物件,因此星秤匠在制作杆秤时必须十分精细,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纰漏,最后的杆秤在称量时就会造成偏差。

因此同其他的匠人行当相比,星秤匠对技术和经验的要求尤其高,在古代星秤匠甚至有“百工之首的美誉。制作杆秤对于木料的选择十分严格挑剔,只有纹路细膩且木质坚硬的木料才适宜做秤杆,通常楠木、柞栎木、红木等都是杆秤的理想木料,通常大号的杆秤适宜选择楠木作为木料,而中小号的杆秤则适宜选择红木来制作。采收的木料要经过一到两年的阴干之后才可以使用,这是为了保证杆秤的木杆不开裂,延长其使用寿命。阴干之后,星秤匠就会根据所要做杆秤的需要,将木料截成适当的长度。

紧接着,星秤匠会使用刨子将木料刨圆、刨光滑,待木料制成合适的尺寸之后,再将木料上的木刺处理干净。经过这些处理之后,粗长的木料就变成了一头粗一头稍细的笔直圆柱体。这时,星秤匠会用细砂布对木料进行打磨,使其光滑整齐。之后,星秤匠要在木杆的两头套上金属制成的套皮,杆秤的雏形就制作完成了。随后,星秤匠就要安装提绳了,他要使用墨斗在秤杆上标出几条纵向等分线,随后通过寻找平衡找到三个提绳的位置,使用钻子在这些部位打孔之后就可以安装提绳了,“最后星秤匠要将提前制作好的秤盘绑在秤杆最靠近大头一侧的提绳上。

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最考验星秤匠经验和技术的了,即在秤杆上标定重量的刻度。首先,星秤匠要在秤杆上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步骤需要星秤匠慢慢地用挂好的秤盘和秤砣来不断地尝试和校验。工作时,星秤匠要用手指一点一点轻轻地拨动秤砣,直到秤杆完全达到平衡状态为止。找到这个平衡点后,星秤匠会在秤杆上标记一下,这个步骤也叫作“定盘,而这道记号也被称作“定盘星。

找到一个位置后,星秤匠要依次更换不同重量的秤砣,并且在秤杆上测定其距离,再仔细标出其在秤杆上的位置。当所有重量的秤砣都标注完成之后,星秤匠就要在这些标记好的位置上钻出一个个的小花点,并且把细细的铜丝镶嵌在其中,此时杆秤上就会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各种星点。通常一根可以称量30斤质量的秤要钻近个眼,因此这道工序需要星秤匠有十足的耐心才能将所有的星点标记在正确的位置,并且打好眼。接下来星秤匠要对杆秤进行打磨和清洗,使用锉子将秤杆慢慢地打磨光滑,再用石灰水清洗干净秤杆上的油污。

若是需要上色,还需要将五倍子液、明矾液等颜料均匀地涂抹在秤杆上,阴下12到24小时,其完全干透后再对杆秤进行一次完整的修整和打磨抛光就完成了。除了制作杆秤的步骤外,大多数星秤匠还能够制作杆秤所需的小铁件,如秤钩、秤盘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好的星秤匠同时也是一个好铁匠。

虽然星秤匠们掌握了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但是在更精密的度量衡工具的冲击下,杆秤还是渐渐地失去了它的地位。在年我国还颁布了《在公众贸易中限制使用杆秤的通知》,自此古老的杆秤完全被电子秤所取代,打磨杆秤这门手艺也渐渐地在岁月中失去了传承,在历史的洪流中日益消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30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