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号杭州小学食堂里的这杆秤该怎么称

-03-:38

浙江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刘雪松

教育之道,在于养成。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在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知行合一上,想出了好主意——从本学期开始,将剩菜剩饭的重量,列入全校班级评比的重要指标。

说是妙招,并不夸张。以3月15日中午为例,全校多名学生午餐过后,仅剩20公斤餐余垃圾。“以前装剩饭剩菜要两大垃圾桶,现在每天只有半桶不到”。

学校添了称餐余的一杆秤,孩子从小多了一颗珍视、珍惜、珍爱之心。“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人生道理,在这杆秤的称量之下,得以在孩子们身上践行;很多孩子挑食、厌食的通病得以纠正;大量浪费所造成的食堂成本下降了,与成本直接关联的餐饮品质提升了;顺便还为清理城市垃圾减少了负担。因此杭州胜蓝实验小学里的这杆秤,无疑有着“四两拨千金”的意义。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而习惯的养成一靠训导,二靠激励。胜蓝实验小学的这杆秤,在此基础上追加的是一份智慧。

集体环境下的孩子充满着荣誉感。这杆秤,称出了学生个体在班级团队中的分量与力量。在人人崇俭、个个向善的集体氛围中,这杆秤起着“教鞭”的作用,也起着“杠杆”的作用。这时候,孩子心中,盘中有辛苦,“光盘”里有光荣。很多人生的道理,从书本上传递到了行动中。长此以往,盘中餐给予的物质营养,无疑能够渗透到心灵与血液之中,化为一代人的品质素养与精神力量。一杆秤,让学生从人生起步阶段就获得一生的无穷受益,可见育人智慧,在于用心。

3月21日,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这条图片新闻之后,网友点赞如潮。不出所料的话,杭州胜蓝实验小学里的这杆秤,将成为全国更多学校的“标配”。一所小学的育人创新智慧,能为更多育人者所分享,善莫大焉。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秤好使,也要称得准。稍有偏颇,则容易变味。

盘中有剩余,有时候大人也难免。此中因素众多,包括口味、烹饪品质等等。如何在“吃光”的训导之下让学生吃得更好,让选择更多样、餐品更诱人成为学生不剩饭菜的重要驱动,也是学校食堂必须重视的又一道育人课题。切不能一味追求不让班级在考评中丢分,却在餐食品质上失分,让孩子们感觉失望,否则容易造成育人三观与毁人三观的相互抵耗。

学校里的这杆秤,既要称学生的素养,也要称学校的品质,同时也要防止为称而称,走入形式主义的歧路。垃圾桶里的重量不是主要诉求,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勤俭节约,养成良好习惯,能在学校吃得安全、吃得美味,能够吃出物质营养与精神营养的高度对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21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