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麦种业的翻身仗

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本文转自:张家口日报

  (上接第一版)   如今,张北县大河镇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有机燕麦生产基地,10万亩有机燕麦种植基地于年获得“中国、欧盟、美国”三标有机认证。年2月,西麦食品集团与市农科院正式签署生产经营“———56燕麦品系”永久授权。院企合作不仅帮助企业从育种、种植和生产源头上得到把关,也把燕麦这一小作物变身大产业。   “大河镇每年平均种植燕麦6万亩,产品供不应求,谁能想到,我们这里的土特产真变成了香饽饽。”大河镇农业技术员、燕麦种植大户曹振旗对燕麦的未来充满希望。   推广面积突破万亩   “近年来,我们选育的燕麦新品种在国内推广面积突破万亩,助农增收2亿多元。目前,全国燕麦主产区约80%的品种都是张家口市农科院育成的。”说起近些年的燕麦育种科研成果,周海涛满心欢喜。   年前,燕麦育种研究经费每年只有一两万元,燕麦育种科技工作者也是屈指可数。   随着人们对燕麦、荞麦营养和功能作用认识的提高,市场对这两种作物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国家加强了燕麦、荞麦育种的研究,年成立了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后,燕麦研究经费一下提高到了近百万元。   市农科院燕麦研究所先后育成以“坝莜18号”“冀张燕1号”等为代表的燕麦米加工专用品种;“张莜7号”“花早2号”等为代表的燕麦粉加工专用品种;“花晚6号”“冀张燕3号”燕麦片加工专用品种;“远杂1号”“冀草燕1号”饲用燕麦品种等,不同用途、不同熟期、不同水肥条件种植的系列新品种达到18个,满足了市场需求,实现了科技助农。   燕麦育种基地主要在张北县,每年从5月播种到9月收获,科研团队人员几乎是泡在地里的。喜顺沟基地占地亩,处在坝头边缘,风大、日照足、相对降水多。科研人员在地里工作的几个月,便是被风吹日晒的几个月,他们的汗水浸润了坝上一方热土。   挣脱种业“卡脖子”之困   燕麦育种耕播效率低,一直是品质育种的绊脚石。   一块实验地需要分上千个“小区”,播几千份“材料”。每年5月到燕麦播种季,市农科院的燕麦育种基地最为壮观,牛拉犁,人工撒种,数十人隔几米一字排开,分别播撒不同“材料”。   牛拉犁耕地或深或浅,又跑墒,既保证不了苗全、苗齐,又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性。研制一台试验用“小区”播种机,创建燕麦高效育种方法成为周海涛吃饭、走路都在思考的事情。   年,周海涛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作访问学者,他看到国外燕麦育种的高效方式后,进一步激发了创新育种模式的决心。   一次次研究,对现有的小麦育种播种机进行改良,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合作,改进操作台和下种器,增加中耕铲、卫星定位等功能,最终他和同事们研制出国内第一台燕麦试验田专用耕播一体机。   实现田间智能机械化育种后,数字化育种也被提上日程,因用专业语言与软件公司沟通困难,周海涛绘制了张软件界面图来供软件公司开发育种数据管理平台。   年1月,市农业科学院主持、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参加完成的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燕麦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取得的科研成果通过专家组评价,该项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在科技加码助力下,市农科院燕麦研究所育种基地从年的7亩,增加到现在的多亩,并拥有沙岭子温室育种基地和海南育种基地,实现周年迭代高效育种,缩短了育种时间,提高了育种品质。   虽然“一把尺子一杆秤,色泽靠瞪,硬度靠咬”的时代已过,但新一代育种人肩负着更加非凡的使命。   周海涛说:“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合成的智慧育种赛道上,我们与国外的先进育种技术还存在很大差距。新一代农业科技人的使命就是要赶上智慧育种时代,挣脱种业‘卡脖子’之困,保护种质资源、发展民族种业,打赢种业翻身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60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