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媒体集中报道长沙决胜全面小康
长沙这次被哪些央媒“宠爱”?长沙经验又为何被央媒“宠爱”?
长沙又是如何走向小康生活的?
一起来看看!
人民日报
正文:
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60%。数字背后,是中国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
丰饶多姿的三湘大地,一座座欣欣向荣的城市,一个个生机勃勃的乡村,在大力推进城乡协调中,不断增添发展新动能,把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企业请您进城去
湘西妹子高英的生活,原本有点难。
高英的老家在龙山县洗洛镇。父亲身患脑膜炎后遗症,小妹还在读书,全家只靠母亲勉力支撑。高英从学校毕业后留在老家,靠种百合补贴家用,收入并不稳定。
她没有想到,今年3月,进城工作的机会敲响了她的门。
“敲门”,不是比喻,是事实——村干部找上门来告诉她,有政府的招工队来村里招工,想不想进城去务工。
高英抓住了这个机会。在家门口报了名,通过了面试,一辆包车直接把她从老家接到了用工单位——位于长沙浏阳高新区的蓝思科技有限公司。
浏阳,这座由长沙市代管的湖南省辖县级市,是全国工业强县(市)。蓝思科技研发生产的“高端视窗触控防护玻璃面板”等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中有着重要地位。苹果、华为、小米、OPPO等众多知名厂商都是蓝思科技的合作伙伴。
高英成功入职蓝思科技,担任质检工作,转眼已经3个多月。经过岗位专业培训,她从生疏走向熟练,如今每月可有余元的收入,不但可以补贴家用,休息日还能去城里走走逛逛。她说这样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招来高英的“招工小分队”,是长沙市着力加强的稳就业举措。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省内企业招工难、贫困劳动力务工难的问题,长沙组建61支招工小分队,深入省内各地,通过大数据分析群众务工需求,借助干部上门、短信推送等方式“点对点”招工,“家门口面试、包专车到岗”,服务一条龙。仅半个月时间,就直接向长沙各企业输送1.28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人。而高英,正是其中一员。
送岗上门,为“进城务工”这首“老歌”添了一段“新曲”。
夜间经济富城乡
华灯初上,长沙的几条商业街上,热腾腾的人气已开始酝酿。
在这里,有因“腔调”十足走红全国的茶饮品牌“茶颜悦色”,有文艺青年青睐的太平里文创社区,还有“臭豆腐博物馆”……有人说,长沙是一座“网红气息”十足的城市,看着这些个性十足的商户和活力张扬的消费者,感到此言不虚。
湘江中路海信广场中的“超级文和友”,此时也已顾客盈门。
“超级文和友”以经营“老长沙口味”闻名,可顾客们未必知道,长沙这处“夜经济大户”,正通过他们盘中的小龙虾,与一处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同频共振。
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盘龙岭村,距离闹市区的“超级文和友”50公里。这里是一派蓝天、白云和一望无际的荷塘。文和友售卖的小龙虾,便有不少来自这片荷塘。
“近二两一只的小龙虾,巴掌那么长,要不是亲眼看到,真的不信。”乔口镇田心坪村村民刘正国,去年养出了乔口镇最大的一只小龙虾。刘正国喜形于色:“普通四五钱重的小虾市场价十几元一斤,七八钱重的大虾价格就要翻倍。”
刘正国的小龙虾养殖业绩,正是在文和友技术专家的全程指导下实现的。
刘正国过去是个贫困户,种过粮,养过猪,可收入一直上不去。借着乔口镇与文和友合作的东风,他鼓起勇气流转来20多亩土地养虾。背靠专业指导,从养出虾到养出大虾,这一次刘正国“入对了行”。20亩荷花虾田因为虾子个头大、品相好,去年增收10万元。如今刘正国为文和友供货,“多的时候一天可以供应上百斤”。
年起,乔口镇因地制宜发展“荷花+小龙虾”特色种养业,生态养殖使这里的虾生活环境更好、肉质更清甜。也是在那一年,这里的荷塘与文和友“结缘”。文和友看上了乔口镇的位置优势和环境优势,在此建起小龙虾示范养殖基地,还设立“文和友小龙虾产业研究院”,推动科学养虾,帮虾农增产增收。
年,盘龙岭村合作社荷花虾销售收入余万元,仅这一项就为村民家庭额外增收元以上。
从长沙城区的“夜经济”,到乔口镇的“虾经济”,城乡携手,共谋发展,成就了共同的小康生活。
新华社
正文:
74岁的长沙“新市民”刘腊梅,近40年如一日记录家庭收支情况。23本“流水账”,见证了这个寻常百姓小家生活的巨大飞跃。
在长沙高新区麓谷街道一个小区的单元房内,刘腊梅夫妇正在逗两岁多的孙女玩。见记者进门,她赶紧起身,搬椅子、开电扇、切西瓜、端茶倒水,忙活了好一会儿。
了解记者的来意后,刘腊梅从卧室里提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堆大大小小的本子。她告诉记者,自己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记账的,到现在已近40年,从未间断,记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家庭收支和人情往来。
“那时,家里非常困难,恨不得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我把每一笔收支记下来,就是想时刻提醒自己开源节流、省吃俭用,也想看看钱究竟花到哪里了。到后来,慢慢记账就成了一个生活习惯。”刘腊梅说。
刘腊梅一家原本住在湖南省祁东县一个小山村里,丈夫谭荣华在株洲当工人,她在家务农,照顾老人,抚养4个小孩。年,为方便小孩上学,刘腊梅做了个大胆决定,把家里稻谷和猪卖了,带着两三百元钱进城租房,“拎货篮”做点小本生意。
在祁东县城,刘腊梅一家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住房问题。
刘腊梅记得很清楚,一家人租房住了9年多,先后租过5处房子,搬过4次家。那时房屋质量比较差,土坯房和红砖房都有,透风漏雨是常事。有一回,房东急用房子,当时下着大雨,一家人拎着锅碗瓢盆到处找地方住,刘腊梅说她忍不住大哭了一场。
“年,手上有点余钱,老大和老二都已经参加工作,我们决定买一套房子。”翻开一个账本,刘腊梅指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对记者说,“城中村,私人的房子,两层,当时总共花了3多元。自己的钱不够,把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了个遍。”
在进城后买的第一套房里,刘腊梅一家人又住了9年多时间。96岁的婆婆过世后,刘腊梅夫妇决定从祁东县城搬到“大城市”去。在谭荣华曾经工作过的株洲,夫妇俩在离大儿子家不远的地方买了一套商品房,平方米,花了多元。刘腊梅夫妇将祁东县城的房子出售,卖了多元。
在株洲,刘腊梅夫妇一住就是7年多。后来,一次到长沙看望小儿子谭卫民时,刘腊梅看中了现在居住的小区,环境更好,配套更优。孝顺的谭卫民主动“支援”母亲,拿出20万元,买了一套83.9平方米的两居室。年8月,刘腊梅夫妇从株洲搬到长沙,株洲的房子卖了21万多元。
在长沙,刘腊梅夫妇俩过着平静而充实的晚年生活。账本还反映了二老“钱袋子”的变化:谭荣华刚退休时,退休金每月97元,年涨到每月元;年之前,刘腊梅没有退休工资,年5月按政策一次性补缴社保以后,从第二个月就开始拿退休金,从最初的每月.88元,年已经涨到每月.38元。
透过一个个泛黄的账本,刘腊梅家“菜篮子”的变化也跃然纸上。夫妇俩回忆说,在乡下生活时,想吃荤菜很不容易,要到十几公里外的集镇去买,孩子们在学校寄宿,家里带的“坛子菜”一吃就是一周。搬到祁东县城后,家里的伙食慢慢得到改善。现如今,鸡鸭鱼肉、蛋奶水果,想吃啥就买啥。
“母亲的记账本,记录了一家人的奋斗,反映了一个普通家庭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步一步过上小康生活的历程。”刘腊梅小儿子谭卫民说。
央广网
正文: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夜经济”是评估城市活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湖南长沙“夜经济”交易额持续快速增长,夜间消费人数大幅增加,去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橘子洲头的璀璨烟花、梅溪湖剧院的座无虚席、五一商圈的灯火通明……如今,满载着烟火气的夜生活每晚都在湘江之畔华丽登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13日播出《长沙“夜经济”中的人间烟火》。
华灯初上,长沙解放西路和黄兴路步行街交汇处人群川流不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尧遥摄)
长沙黄兴路步行街,小吃店门口排起了长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尧遥摄)
盛夏,长沙。华灯初上,这里的人们一天中最精彩的时段似乎才刚刚开始。夜幕下的湘江之滨,正蕴藏着一片繁华而包容的消费场景——“夜经济”。
川流不息的人群涌向长沙“夜经济”最集中的区域“五一商圈”。这里拥有20多条商业街、2万多个商业网点。林立其中的黄兴路步行街、解放西路、坡子街等所创造的“夜经济”空间,吸引着长沙市民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游客朱女士说:“感觉长沙的小吃一直都是挺有名的,就去网上做攻略,看看这边有什么可以逛、可以吃的,然后就直接过来了。”
来自浙江宁波的朱女士和好友来长沙旅行,她们选择了夜游位于五一商圈的太平老街。这条长沙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古街,经过修缮和改造,延续了青砖老宅的原汁原味,在霓虹灯的映衬下,释放出浓郁的市井气息。这是朱女士在家乡少见的风情。朱女士说:“我觉得类似这样的老街会更热闹一些。(我们家乡)一个小巷子里面有很多家店的(情况)不太多,不像这边有这么多店。”
位于五一商圈的太平老街,夜晚依旧人气十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尧遥摄)
在众多老字号门店中,一家名为“太平街老秤店”的摊位吸引了不少游客。年近七旬的店主文志飞是长沙颇有名气的手艺人,在太平老街经营老秤店四十多年。电子秤的兴起一度让传统杆秤无人问津,但在如今“夜经济”的推动下,他制作的可量出头发重量的老秤成了被追捧的工艺品。文志飞说:“我从一九七几年开店,一直开到现在。现在这条街修得很好,晚上人特别多,人山人海,现在我的生意开到晚上九点,我们非常高兴。每个人都要爱护这条街,要保护、要珍惜。”
“茶颜悦色”位于长沙黄兴路步行街的一家门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尧遥摄)
像文志飞一样借助“夜经济”重获新生的守业人不在少数。而伴随着消费升级,从“夜经济”赋予的机会中脱颖而出的创业者更加引人注目。从怀旧龙虾店“文和友”到新式茶饮店“茶颜悦色”等,如今,网红品牌已经成为“打卡景点”,大家更热衷于谈论“夜经济”催生出的各类新兴业态。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说:“这个行业的发展让我们很吃惊,因为整个消费往前走得很厉害。当时创立第一家店的时候,我觉得长沙可能就开十几家。我们其实大部分的困扰会出现在自身的方面。因为时代特别好,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匹配上这个时代,大家都不想浪费这个机会。”
长沙坡子街,美食店铺林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尧遥摄)
长沙“夜经济”的势如破竹,一方面靠的是商家推出业态丰富的特色产品吸引消费,另一方面则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吕良说:“我们慢慢成长的时候,政府给我们投来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