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香草
编者按:这是一位高考状元妈妈分享的育儿心得,以献给天下劳苦功高的母亲。顺祝各位女神节日快乐!
才开学就碰到好几拨同事,一群年轻的妈妈,在孩子学习方面各种苦恼与焦虑,向我讨教。理由只有一个:我曾经轻松培养了一匹高考黑马。
我开玩笑说,这个有配方的。其实,教育子女,谁不是摸索前进呢?没有一套教育方法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码几行文字仅为了吐槽一下老母亲的岁月是如何熬成娃的青春的,顺便妆点一下中年无趣的灵魂。
儿子是00后,从小胃口不好,基本上是我用七拼八凑、胡编乱造的故事来下饭的。4岁半读乡下幼儿园,只读半天不管饭的那种。十一点半放学,他一路东张西望,收捡各种破铜烂铁,慢条斯理回到我任教的学校吃中饭,有次等他半天没回,请个老师帮我去寻,他饶有兴趣地团坐在公路旁草地上,大概是发现了什么稀奇宝贝,真叫我哭笑不得。五岁半读一年级,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在草丛里看蚂蚁,玩沙子,再也不会多做一星半点额外的作业。由此看来,我家是双减政策的最早执行者。他绝对不是学霸,我甚至懊悔,男孩子读书太早不好,玩心重,起步晚。他的生字听写从未得过满分,数学考试平移七格,他会粗心平移六格。所以,打双百分,那是奢望,只能算中上的样子。但我并不焦虑他的学习,他有他的可爱灵动之处。可能是幼时下饭的故事太吸引人,他爱上了阅读,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觉得他后来的厚积薄发和阅读有着很大关系。从学完拼音之后,他就开始自主阅读,忘乎所以。扔到书店,能呆半天。停了电,瞒着我打个手电也要看书,我骂了他一通,又害怕打击他阅读的兴趣。他的作文从不中规中矩,往往与众不同,时常闪现出灵感的火花,让人眼前一亮。我乐观地相信:这小子应该有潜力。现在想来,当时仅仅可能是一位母亲盲目的爱,造成对孩子的错误判断吧。
因为酷爱读书,他读四年级的时候就架起了眼镜。每次去配镜,听到店员说视力又退了,真的是心如刀绞。不错,孩子就是游离母亲体外的一颗心脏。他并不太爱看作文书,他喜欢郑渊洁的童话,《十万个为什么》,《世界未解之谜》。海量阅读打开了奇妙世界的大门,书籍完美战胜了电视,(现在但愿能战胜手机)。这个好习惯一直陪伴到高一,直到读大一时,他才坦白,高一的语文课基本上用来偷看了《明朝那些事》。天啊,还有多少我不知道的秘密。据说,虽是实验班,但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在群里互抄作业是常事,难怪每次月假回来说,啊,我作业全做完啦!老师察觉到不妙,要求加入Q群监督。小鬼们表面上热烈欢迎:啊,欢迎老师入群!背地里立马新建一个群。高中老师和这群小狡猾斗智斗勇,真是不容易啊!
除了阅读算个好习惯,(严格地说,比习惯更严重,已痴迷,哪怕电线杆上的启事,公交车上的广告,饭桌上的报纸,他都会饶有兴趣地凑上去),还有他对自然科学的无比热爱。小时候,为了观察蚂蚁,他把饼干捏碎洒在草地上,自己则趴着目不转晴地盯着,看到蚂蚁排着长队来运食物,他比谁还高兴。为了目睹粘鼠板如何粘老鼠,他钻在床底下,老鼠没看到,倒把自己两只衣袖粘上了。为了弄清杆秤的秘密,他把家里的油盐装在坛坛罐罐里称量……
三年级时他对科学课产生浓厚兴趣,那时的实验室装备不齐全,师资匮乏,老师基本照本宣科,很少做实验,更没有PPT、视频等辅助教学。他会缠着老师问:老师,您说哺乳动物人类是从妈妈肚子剖腹生出的,那其它哺乳动物如猫呀狗呀,谁帮它们剖腹呢?(我估计科学老师避开了敏感话题,惹得他创根问底。)他会借助科普书籍去解答脑袋中的N个为什么。听说初中的理化生有实验器材,硬缠着我花了好几百个大洋购置,所以六年级的时候,他差不多就把初中的实验在小书房里做了。
爱阅读和爱科学,这是他成长中最显著的两个特点。谁不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比如看见别的孩子琴棋书画,我何尝不想让他学门特长?扔了几千培训费,懒散不学。这让我很挫败,然后我问他,以后没点才艺你怎么混江湖?班里搞活动,你永远是围观者!他说,我可以当主持人啊。很多伟大的尝试就这样败给了现实,我只好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一脸懵懂地长大。
如果一定要我分享点什么,我只能说,我从不高高在上,以家长的权威命令他。他因你而来,却不是为你而来,我非常享受温馨的亲子时光,我们之间平等、民主。我经常和他互换角色,扮成小孩的我装幼稚装可怜,逗得他哈哈大笑。当他纠结于某事时,我会用迁移法导入另一件事,分散他的注意力。我会给他做选择题,“今天你打算学习30分钟,还是20分钟?”他会说20分钟,其实我本意也只想要他学20分钟,而他却以为捡了个便宜。当然,任何一种方案不可长久,得不断调整战略,以应付他日益成熟的智商。所以妈妈们除了恶补一些儿童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外,呵呵,还得研究《孙子兵法》,没有父母的成长,哪有孩子的成长。
我不拔苗助长,逼他上各种补习班。但份内事必须做好。比如小学要写日记小列车,他会不停抱怨,哎不会写,没事写。我会带他先体验。印象最深的是,让他当我的仰卧起坐的教练。于是他写下了《妈妈减肥记》,一个体重飙升抓狂减肥的老妈形象跃然纸上。我们也是从学生长大的,都知道写作的不易,所以要有方法和孩子去克服这道难题。
另外,要学会包容孩子的平凡。孩子就像是大海里分布在各个层次各个空间的鱼,每个层次都需要有自由美丽的鱼儿才凑成五光十色的海底世界。儿子初中考上的只是某初中的普通班,我并没有托关系找人去挤进实验班,如果他是尖子生,那到哪都一样,老师随便点拨即可,如果他是中等生,那就学会接受。种个土豆,还想收个原子弹?他某些地方已经超越父母,我觉得很知足。就是抱着这种平和的心态混到了高三,然后就想着成绩在年级前十徘徊,考个一本没问题,我也没想去鸡娃,呵呵,稳着就好。说出来你们不相信,高考前,我在他的游说下,竟然同意每晚让他看一集热播剧《人民的名义》来缓解压力。我是不是太佛系,简直不可思议。
还有一点,从小到大,我是始终和学校和老师站在一边形成合力的,绝不会当面数落学校和老师的不是,家长都不把老师放眼里,孩子会受教吗?不可能,一定要树立老师的威信。没有哪个单位哪个人会做到十全十美,有问题可以先和直接负责人沟通解决,那种似乎抓住学校某个小疏忽而大声喧哗四处声讨的,真不是聪明人的做法。我一直相信那句话,这世上,唯有父母和老师希望你超越他们,越飞越高。高三的时候,儿子体育课被同学踢成骨折,躺在担架上的他眼泪汪汪:妈,你别怪我们体育老师,他上课之前都叮嘱过安全的,叫我们不进行高风险活动,是我们不听话一定要踢足球。”我心疼得泪水长流。医生说,从没见过这么懂事的孩子,自己疼得不行,还惦记老师。
现在孩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但我对他的三观引导从没停止过,他肯定是嫌我唠叨的,精准回复我说:只要我是螺旋式上升,走点弯路没关系。你看,哪怕你苦口婆心,他依然振振有辞。然而,当年的我们何尝不是?人总是自己学着长大的。现在是新生代的舞台,我们目睹他们出生成长,我们不敢恭维他们的学习态度,总觉得他们不够刻苦,不够稳重,不够向上,然而历史的接力棒始终要交给他们。老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教育孩子是一个艰辛漫长不可重来的过程,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我只能用网民们的热议来和个稀泥:母亲站C位是中国式育儿的显著特点,双减政策下,拼妈时代正式开启。拼的是时间,精力和情感。如今流行拼妈四懂得和四比较:懂得尊重孩子,懂得陪伴孩子,懂得接纳孩子,懂得自我提升;比保洁更卖命,比大厨更专业,比电台更会读故事,比学生时代的自己更爱学习。
愿天下母亲都能用半生的磨砺孕育出最耀眼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