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同安有个古法造纸厂,仅用一周还原出

北京哪些痤疮医院好 http://m.39.net/pf/a_9125685.html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如今的纸已能用机器做到平滑光洁

但对于书画爱好者来说

手工宣纸却有种无可替代的魅力

在厦门同安,有一家古法造纸厂

老板陈昌隆是个从小接触造纸的台湾人

他正在用最传统的工艺和最原始的材料

在纸的世界里,不断深挖

力图找到那个最古老的根

从小以厂为家父亲把他“骗”到厦门

年出生的陈昌隆,来自台湾南投埔里镇,这里有个宣纸村,鼎盛时期,这里曾有60多家手工造纸厂。陈昌隆的父亲母亲,就曾经是造纸厂的工人,一个是捞纸的工人,一个是烘纸的工人。掌握着两个造纸技艺中的“命门”,两个工人在流水线上互生情愫,从此结合。

网络图片

陈昌隆说,因为家里兄弟姐妹众多,父亲二十出头就出来单干,开了自己的造纸厂。别以为开厂简单,除了四处搜寻从大陆过去的造纸老师傅外,也得四处奔波,买回原材料,卖到家乡去。

陈昌隆说,小时候的他们,造纸厂就是家,家就是造纸厂。关于造纸的每一步,他都了然于胸。“想要零花钱时,大人就叫你去捞纸,比如捞多少张可以给多少钱!”

年,陈昌隆第一次来到了大陆,来到了厦门呆了一个半月。而此时,陈昌隆的父亲已经在厦门设厂五六年,把台湾的造纸技艺带到了厦门来。父亲拉着他问:你觉得大陆怎么样?大学毕业了想不想来发展?

彼时的陈昌隆,刚刚考入铭传大学国际贸易。他看着正在发展中的厦门,回答父亲:还不错啊,应该有蛮多机会!

至此后,大学期间的每年寒暑假,陈昌隆都在厦门度过。进一步熟悉造纸的每一个步骤,也学习企业的开拓与管理。

毕业后,一心向往做进出口贸易的陈昌隆,还是被父亲拉到身边做造纸。“你看到了吗?其实我们工厂有两个大门,其中一个门,就是父亲专门用来‘关’我的。”陈昌隆说,这道门虽然是个象征,却真真实实地把他“关”在这里了。

“父亲跟我说,等你把纸做好了,做什么不管你。后来我才发现上当受骗了,因为发现没有什么是做好的。”陈昌隆说,造纸无止境,做着做着,自己也做出兴趣了。

梦想还原古时用纸一周破解纸商“考题”

在陈昌隆的办公室里,有一本厚厚的《手漉和纸》,这是他从日本“淘”来的,里面有各种纸张的样本和生产地。“这是宝贝,市面上是买不到的。”陈昌隆细细地翻看着里面的纸张,作为一家专门造纸的企业,这是指南针,也是收藏品。他说,这里面的纸,有许多他已经做出来了。

他做的是宣纸,也是广义的书画纸。这些纸,一部分提供给书画爱好者们,一部分还可用来修复古籍。

“曾经在展览会上,有个人拿了一个清朝的纸张残角给我,问我能不能做出来。”陈昌隆说,一个星期后,他把纸样交给了对方,对方说,你能生产多少,我就买多少!

“我一般都是又快又能很好地还原。”陈昌隆说,曾经有一次,一个日本团队只待一周,来的第一天把纸样交给他,他研究了一天时间,到他们回去时,他已经把生产出来的纸样交给他们了。

闲来无事时,陈昌隆就琢磨着古代的纸是怎么做出来的,比如宫廷用纸。

他有一个大大的梦想:把中国历朝历代的用纸,都还原出来。

“关键是原材料和工艺。”陈昌隆说,早期的造纸很多是就地取材,比如腾冲纸,一定是腾冲一定范围内的原材料做出来。就得去找文献,找资料,找原材料。另外,造纸技艺很多都是当地的农民在做,老师傅消失后,技艺也随着难找了。

不过这没有难倒他。陈昌隆说,其中一个自信,来自于造纸工艺的生命——原材料。只要有原材料,只要抓到诀窍,还原不是很大的问题。

“原料开始在准备了,这要很长的时间,因为原料有的还要放半年才能用。”陈昌隆说,或许刚做出来还可以,放个两三年会变质。

如何古法造纸?六步骤

陈昌隆说,古代人如何造纸,他们也如何造纸。几乎没有用到机器,即使偶尔用到一点点,也完全是辅助作用。“核心不能变!”陈昌隆说。

造纸的技艺中,捞纸(又称抄纸)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纸的厚薄,纸的匀称,都在这里体现。不过,作为一个现代工厂,陈昌隆也对技术进行了改良,比如以前一个捞纸师傅最多能捞张,现在能捞-张。“效率提高了将近一半,纸的质量却没有改变。”陈昌隆说。

当然,水质是另一个重要因素。陈昌隆说,当初之所以选择同安,就是因为这里的水质好,做出来的纸张才光亮散发自然光泽。

下面让我们跟随陈昌隆

看看古法造纸的过程

1泡树皮

买回来的各种原材料,按等级分开,扎成小捆,泡在水塘里或者水池里。浸泡的时间随原料品种不同而异。浸泡最少三天,最长半年,直到池子里的颜色变得像酱油一样,散发恶臭。

网络图片

2煮料

煮料是用碱或石灰的水溶液在高温下处理原料,将粘连在纤维之间的果胶、木素等除掉,使纤分散开来而成为纸浆。煮料过程也随原料不同而有很大差别。然后把蒸煮后的浆料放入布袋内,经过水的冲洗和来回摆动,把纸浆中夹杂的石灰渣及煮料溶解物等洗净。之后就是漂白,把本色纸浆(灰白、浅黄到棕色不等)变为白色纸浆。

传统的晒白法是把洗净的浆料放在向阳处,直接利用日光照射约达2~3个月的时间,直到纸浆颜色变白为止。陈昌隆说,造纸的原材料有五大类,包括皮、革、竹、木、麻,基本上原料得煮一天,然后漂白,煮完后的原材料,就变成“面条”状了。

3打浆

古时候,是用人力、水碓、石碾等把浆料捣打成泥膏状,使浆料中的纤维分离出来,能够交织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纸页,打浆是人工造纸操作中最繁重的一道工序。但是现在,已经有打浆机的存在,陈昌隆说,把处理好的原材料倒入打浆机,打成云雾状,粗纤维就变成很细很细的纤维,已经看不到成型的纤维体了。不过,外面工厂也有专门卖的浆板,打上1.5-2个小时,也就可以了。陈昌隆说,光是木浆,就有十来种。

4捞纸(抄纸)

纸张成型的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捞纸,手工捞纸讲究的是精细,捞纸师傅听水的声音,感知竹帘晃动的韵律,均匀附着纸浆的竹帘浮出水面,就形成了一张湿漉漉的纸。成百上千万次的实践中,捞纸工将手打造成了一杆秤,并养成了误差极小的手感。而捞纸用的纸帘用细如发丝的细篾编织而成!

抄纸是纸浆变成纸张的过程中最神奇的一步,也是制作成形纸的第一步。捞纸工手持帘床,一撩、一提、一掀,薄如蝉翼的竹纸便脱水而出。这过程全凭经验和手感来确保每张纸的薄厚和纤维分布均匀。

“抄纸看着简单,学起来很难。抄纸时力量要均衡,不然纸会厚薄不均。”陈昌隆说,抄纸劳动强度大,基本由男子来做,要熟练掌握至少得苦练数月。

5烘纸

烘纸一般是女人的“专利”。捞纸师傅把薄如蝉翼的纸张一张一张叠起来,叠成“豆干”形状,边上埋入一条细线。

再是把湿纸页内多余的水分挤压出去,使湿纸具有一定的强度,以利于刷纸干燥。当抄造的湿纸页累积到数千张时,利用压榨设施施加适当的压力,使纸内的水缓慢地流出。

之后,“豆干”被搬到了二楼,专门的烘纸车间。古时候,烘纸的方法是把经过榨干的湿纸一张一张地分开,再将其刷贴在烘壁外面,利用壁内烧火的热量,传递到外壁蒸发纸内的水分,使纸页变干。这是个讲究技巧的步骤,把湿纸迅速地铺在烘烤版上,用刷子从中间往两边均匀地刷开,一边刷一边拉,一旦有皱褶和破损,这张纸就废了。这个过程,就像为手机贴膜,不能有一个气泡。之后,再沿着细线揭开。整个过程就几秒钟。

6拆纸、包装

烘干的纸,就要拆成适合的大小进行包装了。有四尺对开,也有其他尺寸。陈昌隆说,有的书画家,练习时用一种纸,真正书写时用另一种纸;也有的书画家,为了尽早熟悉纸张的特性,熟悉与墨的关系,把大纸拆成一小张一小张,用来练习。

短短一张纸

记录岁月长

我们有现代化的机械造纸

也希望能让古法造纸这项老手艺

继续传承下去

标星+置顶厦门晚报

一秒找到晚报君▼

厦门日报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8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