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最完美的复制也总是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艺术品的“此时此地”——独一无二的现身于它的所在之地——这就是独一的存在,且唯有这独一的存在,决定了它的整个历史。
本雅明《迎向灵光消逝的时代》
年11月15日第一次见到李学立老师,我们的对话从9:30持续到11:30左右。期间,我征求他同意打开了手机录音功能。对于常年访谈匠人的他来说,对录音并不排斥。近十年时间,李老师深入访谈与拍摄了40多位河洛手艺人,6本访谈记录,多个片段近小时的录音,拍摄了十万余张、近G的图片,整理出40多万字老艺人口述史,收藏了老艺人使用过的工具、生产的手工艺品0余件(其中有些已成孤品或文物,在专业的博物馆中都很难见到)。其中《最后的钉秤匠》《黄河岸边的绝唱》《耄耋工匠坚“手”刻章》《古音悠扬毛家笙》等20个图片故事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摄影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及人民网、光明网、新浪网和腾讯网等媒体采用。●《中国匠人:河洛手艺人图文录(一)》年4月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左图)
●《中国匠人:河洛手艺人图文录(二)》年12月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右图)
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
年有15幅摄影作品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
年4月其编著的《中国匠人:河洛手艺人图文录(一)》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被誉为“中国文献摄影典范之作”。
年12月出版《中国匠人:河洛手艺人图文录(二)》。
自年开始学习摄影后,李老师像其它大多数初学者一样,工作之余拍四季风光、花卉虫鸟和街头逸事,但常常为找不到方法,拍不好、修不好片子而苦恼。和年他先后两次到北京研修摄影技术,期间收获由李涛老师力荐的《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由德国人瓦尔特.本雅明编写)和《摄影构图学》(由美国人本.克来门茨、大卫.罗森菲尔德编写),顿时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