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俗
文
化
图文:小北/视频:黎川在线出品
◆◆◆
曾几何时,手艺不仅是生活生存的技艺,也是身价标尺。而如今,后继无人,不知老人们的双手还能坚持多久?
——小镇青年
65岁的陈师傅,从事了钉秤这门守艺50年之久,是江西黎川这座古老小城里为数不多的几个手工木杆秤匠之一。
他的秤店紧邻着镇上的老街集市。这里每天人来车往很是热闹,但他的秤店却总是异常冷清。更多的时候陪伴他的还是那一把把他耗时、费心打磨出的木杆秤。
如果说有什么注定会在奔腾的时代中消失,杆秤应该会是其中一物,与之一起消失的,也许还会有我们恋恋不忘的街巷人情,也许还有不再在乎的承诺。在复杂的电子计量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与其说我们怀念的是一杆秤,不如说我们怀念的是那个曾经可以单纯相信的年代和坚持守住这门手艺的那些人。
在电子秤无缝不入的年代,老式的秤杆似乎只能在街头小贩那里才能偶尔看到。这些年虽然生意一直都在走下坡路,可造秤的老人却不管这些,陈师傅却依旧做的入迷,时间在他那里似乎已经静止。店里的存货几乎是挂满了整一面墙。从秤猪用的三百斤头粗杆大秤到秤刀鱼用的十斤头细秤,品种繁多、秤面锃亮但就是少有人问津。
所有精工制作的物件,最珍贵、最不能替代的,就只有一个字——“人”。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仍是安静、安定的。
时至今日,秉承老手艺的,大多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中有些人很难转行,又迫于生计,不得不一天天坚持。还有些人不想舍去一生厮守的老手艺,那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也正因为老人们的执着与坚守,留下了这些手艺,这些小城小镇的荣光——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经无数次的改良,成为传统文明的一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人感怀、有人牵挂,却依然改变不了木杆秤离生活越来越远的现实,也扭转不了秤匠生意日渐萧条的现状。
每天在这间小小的店铺里,只有陈师傅和那一把把深褚色的木杆秤寂寞地对话,只有星点的秤花散发着它精巧的魅力,没人能知道在这个拼命赶路的时代还有多少老手艺会消失,还会有谁对“秤心如意”的民俗挂怀在心。
钉秤只是各地众多即将消失技艺的一个缩影,若没有后人传承,那些遗留在世间的手工艺品只能进入博物馆,成为历史的定格。
留住手艺,就是保护好我们的根。
◆◆◆
拍摄花絮:二马
我在黎川,发现黎川
◆◆◆
-THEEND-
—————黎川人
爱上黎川在线网—————
不官方、很草根、贴地气
〔尽心做个实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