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馆新展开幕观众可体验做一天马可

儿童白癜风好治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2814963.html

新京报快讯(记者张璐)今天(1月2日),“做一天马可·波罗:发现丝绸之路的智慧”展览在中国科技馆正式亮相。展览以第一人称视角代入的方式,使观众“化身”古代丝路旅行家和商人,感受沿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古代科技与物质文化。展览将免费展出至年5月5日。

互动地图还原“丝绸之路”

展览分为“对异域的想象”“带什么商品去中国”“驿站与驿道”“漫游古代中国”“海上历险”“世界在变”六个展区。米长的展线上共有70件(套)展品。

观众在看有关骆驼的知识。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七百多年前,马可·波罗踏上了前往神秘东方的漫漫长路。在“对异域的想象”展区,体感互动三维数字地图——“丝绸之路地图”还原了马可·波罗的万里行迹,观众可以用“鸟瞰”的方式,“飞越”各个历史名城和雄关漫道,观察丝绸之路动态地图上的物产、知识和交流情况。“地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了上千个地理信息点,把《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的地点基本都标注在地图中。重要的城市都有古今对比照片、人文自然等知识,信息量很大。”策展人、中国科技馆古代科技展览部副主任赵洋说。

观众可“体验”玻璃制造

早在马可·波罗之前,来自西方和中亚的物产,已经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西域商人和旅行者带着宝石、水果、香料、药材、玻璃等来到中国。我们平常吃的哪些水果不是中国“原住民”?不同的宝石如何比较硬度?如何制造玻璃器皿?东西方的杆秤怎么使用?……在第二个展区“带什么商品去中国”里,通过有趣的展品互动体验,观众的疑惑可以逐一得到解答。

西域香料区,对香料盒子进行了专门设计,让观众既可以看形状又可以闻味道。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赵洋说,展览进行东西方文化对比,让观众具有全球视野,感受互学互鉴。在介绍来自西方的玻璃时,也展览了中国自产的玻璃。“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玻璃的踪迹,此次展出的文物就包括南宋时期的绿色U形玻璃发钗,通过底部打光可以看清其中的罗纹,可见其工艺之精妙。”

玻璃制品展区展出的相关文物。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了解古代马具乐器等科技原理

在“驿站与驿道”展区中,观众可以全面了解与丝路商旅朝夕相伴的道路、马具、水源、食物、坐具、乐器等物品及其蕴含的科技原理。展览还设置了互动游戏,观众可扮演成店小二,为“汉、唐、宋、元、明”不同朝代的客人端菜,菜品必须是在客人所处时代引入中国的,通过这种方式让观众将知识点记牢。

观众在体验“马镫”的作用。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漫游古代中国”展区设置了“前店后厂”式的绸缎铺、陶瓷坊、南纸店,观众可以了解到丝绸、陶瓷、纸与印刷术的科技原理、工艺流程、传播过程和国际影响。在特定时间,观众还可以亲身体验纺织、手工造纸、拓印和木板水印等中国传统技艺。

展览现场设计了很多“商铺”,让观众了解丝绸、瓷器、印刷等知识。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观众在看“拉洋片”了解瓷器工艺流程。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用AR技术认识郑和船队

历史上,马可·波罗是乘船返回故国的。在“海上历险”展区,观众可以了解到中外海船形制、建造方法,船帆、船舵工作原理,天文、地磁、地标等导航方式,测时、测深、测速等测量方法。“座船,长约74米,是郑和船队中一种大型的战船……”展区里设置了“郑和下西洋船队”微缩模型,通过AR技术,观众可以了解不同船只的信息。

现场展示的一套卫星系统,可以了解各种卫星知识。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在最后的“世界在变”展区,观众可以直观感受那些曾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流传的智慧如何继续开枝散叶、开花结果。

据赵洋介绍,展览于年7月开始策划,得到了国内众多单位和海内外四十多位专家的支持。今年5月5日在中国科技馆结束展出之后,展览将在国内外进行巡展。此外,中国数字科技馆还将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丝绸之路展览,提供“7×24小时”的线上展览。

新京报记者张璐协作记者浦峰

编辑刘梦婕校对危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53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