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楠苗家苗药膏生产工艺

岭楠苗家苗药膏生产特点:

1.生产周期长

2.工艺非常复杂

3.必须是纯手工完成

源于苗家经典祖方

·沿用内病外养、冷病热冶、热病冷冶的独特配伍原理。

·所有植物均采用传统炮制发酵工艺精制而成,整个加工工艺除了成品灌装外,其他71道工序均为纯手工。

·从药物入缸到成形,每天搅拌的次数是九九八十一次,每天3遍,每天的搅拌的方向都必须朝一个方向。

岭楠苗家产品

在原料处理与成品制作上

也有非常考究的工艺!

原料处理工艺

1、药材炮制

所用药材必须是贵州本土野生的,晾干后切细,再分别放入“铁研船”或“碓窝”撞击细化,再用“隔筛”或“箩柜”筛出细粉备用。

(老苗医用石碓舂药)

2、药母发酵

药母发酵是最为神秘的一道工序。

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加入芦荟胶和神曲搅匀,盛于干净的瓦缸内密封在室温下自然发酵。

发酵一个月后,进行一次翻动、搅匀,然后再继续发酵一个月后取出。将发酵物做成团状,装入棕袋内,在通风处风干而成。经过4—5个月后待药母呈蜂窝状取出待用。

成品制作工艺

1、配料

用“戦子”和“杆秤”称出各种处方量的药粉和发酵风干后的药母粉倒入药槽内搅拌均匀备用。

2、起模

首先在“小簸箕”内均匀撒上少许清水,再将小簸箕内的药粉用竹刷轻轻刷成细小颗粒,不断转动簸箕,使药粉滚动成直径1mm细小的药球,再用筛隔筛出大小均匀的药粒,盛入簸箕内放置于晾干架上做药模备用。

3、泛丸

将大小均匀的药模放入小簸箕内,均匀喷洒适量的清水,待药模吸水均匀后随即撒入适量的药粉不断晃动“小簸箕”,使药粉均匀吸附在药模上。

洒水、撒药粉、晃动反复操作,直至泛成符合要求的药丸直径5—7mm,取出,用米筛分筛出大小均匀的药丸放入簸箕内,使其“喷水”风干制得基型药丸

药丸一般需要20层药粉的覆盖才能形成。

(天气晴好,苗医抓紧时间晾晒药材)

4、盖面

将风干过已成型合格的丸子,盛入小簸箕内,喷撒适量的清水,待其丸子表面滋润后,不断晃动簸箕,药丸在簸箕内相互撞击直到药丸表面光滑,完后取出晾干,去掉不规则的药丸,选好成色好的药丸备用。

(碾碎药材所用的“铁研船”)

5、制膏

制膏的油相选材也是相当考究,均为食品级。

为了保持中药活性物质不被破坏和流失,加工油相、水相、药相容器均为瓦缸,将配好的药丸倒入到水温为摄氏65度的瓦缸内,充分搅拌半小时,过滤3次,即成药相。

再将过滤后的药相、水相、油相按顺序混合,同时用开水煮过的“水竹棒”进行均匀搅拌。特别强调,水竹棒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搅拌,直到膏体冷却至摄氏28度。提起竹棒末端膏体不往下滴落为止,并冷却24小时才能灌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6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