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你速速来围观,天马的手工作坊开张了

白癜风的偏方 http://m.39.net/pf/a_4698007.html

近日,诸暨市基于STEM的初中科学项目教学研修活动暨“名师工作室”开班启动仪式在天马实验学校举行。STEM教学并不是简单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组合起来,而是把学生接触到的零碎知识与机械方法转变成一个探究世界相互联系的不同侧面。

那问题来了,如何将STEM教学引入中学科学课堂呢?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五位老师是如何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这4条彩线交织融合在一起,借用他们神奇的组合能力,织出色彩绚丽的画卷的。

温度计的制作

疫情状态下,温度计成为伙伴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测温工具。可温度计是不是复杂又精密呢?别吃惊!在詹桂峰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已经可以借助简单的仪器,动手制作简易温度计了,快来看一看吧。

学生们在学习温度计结构的过程中了解到,原来温度计示数精确度是由玻璃泡的大小和玻璃管径的粗细决定的,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随手可得的东西可以替代呢?经过反复对比实验,同学们发现玻璃泡可以用西林瓶代替,玻璃管可以用吸管代替。小脑袋里有想法了,那就动手做一做吧。

学生们在进行刻度标注的过程中就遇到了难题:管径太小了导致刻度标注和读取示数一点也不清晰。那又该怎么办呢?以问题为出发点,詹老师一问一解惑,引导学生借助三棱柱的放大作用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原来我们的詹老师在不断为学生们“埋雷”,为的就是让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堂课下来,每一个同学都变成了合格的“测温员”。

杆秤的制作

一杆秤砣挑呀挑江山~杆秤也可算作“国宝”,它曾经活跃在大江南北,活跃在市井田间。人们常说秤砣与秤盘之间称量的不仅仅是价值和价格,更是维护了公平和正义。这不,在这节科学课上,应飞老师就带领着班级同学们认识杆秤、制作杆秤、感悟杆秤文化。

应飞老师向学生展示了手头的杆秤,这件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重量测量工具马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在认识秤的各个结构名称后,同学们认识到杆秤的原理原来就是杠杆平衡。“杠杆好建度难量”,没想到建立杆秤模型后,学生们面临的问题居然是:如何标注刻度。在应飞老师巧妙地抛砖引玉下,学生们利用现有的克和克砝码进行刻度标注,将刻度进行等分后,杆秤顺利“出厂”。下一步是进行“质检”——每个小组用自制杆秤测量了苹果的质量,通过电子秤检验自制杆秤的误差。最后,同学们对本次体验进行反思,如何提高杆秤的精确度和量程,为成为“制秤高手”努力精进。

浮力秤的制作

“曹冲称象”的故事伙伴们都听说过吧,故事精彩,背后的科学原理更值得学习。作为质量测量载体,除了天平、杆秤,我们还可以利用浮力进行测量呢。快来看一看“石老师工坊”,带领学匠们用一节课的时间制作最精确的浮力秤。

石豪珂老师的课堂上,小工程师们在一个个问题的驱动下纷纷开启头脑风暴,从如何解决塑料瓶身不能竖直漂浮,到刻度的标注不准确、易透湿,再到如何建立长度和质量的关系等等。小工程师们发挥匠人精神,攻克一个个难题,终于成功制作出了浮力秤。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密度计的制作

死海由于密度极大能够使人在海面轻松地漂浮而不会下沉,因此死海一直充满了神秘色彩。那么密度是可见的吗?如何测量呢?生活中有没有简易的测量工具呢?虞煌伟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探“密”的一课。

虞老师利用2块相同的木块比较A、B两种液体的密度,引出了密度计的制作原理。在密度计的制作环节中,器材的选备和刻度的标注是令小工程师们头疼的难点。他们下足了功夫,还成功提出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如何解决不均匀刻度的标注?虞老师化身技术员,通过数学方式完成公式推导,有效避免了多次测量的繁琐操作。

天平的制作

张奕琼老师先利用了一段视频导入课程内容,接着拿出自己制作的简易天平小模型,请学生试着把天平调平。学生思考之后给出解决方案,当个小小指挥者,让老师往翘起的那一边捏上一块适量的橡皮泥,通过不断加减,小天平终于不偏不倚。

经过一系列共同改进之后,学生们使用自己的自制的小天平先后测出回形针和糖果的质量。在测量过程中,学生们提升了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和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真正明白了!”这五节课上学生们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自己观察、提问、假设、验证等活动,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动手制作测量工具。真正地将科学(S)、技术(T)、工程(E)、数学(M)融合在一起。

老师们精彩的课堂设置和过硬的讲解基本功赢得了导师们的肯定和称赞。课后,名师工作室的导师赵浩伟、刘晓钢、邱亦斌、许明珠、王亦锋分别对5节课进行了评课研讨,并就促进科学课堂教学转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活动最后,诸暨市科学教研员卢朝霞老师开展了“基于STEM的初中科学项目式学习”专题讲座,对STEM中几个要素的概念进行了拓展解释。卢老师站在专业的角度,为青年教师贯彻落实STEM项目学习教学模式指明了道路,点明了方向。

几节展示课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新课堂的未来,看到了教育新模式的努力方向,让更多的学生化身多面小能手,在实践中把知识吃透、用透、理解透。这样我们的课程才更有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78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