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编织
一个成品篮子需要经过选材、加工、编织等环节。用的榆梢条要到地里、河里去采集,分开粗细、去皮加工,再做一个“把手”将去过皮的榆梢条编织。编织一个篮子大概需要2个多小时。
芦苇席,再熟悉不过,它伴随着我们度过了美好的岁月。制作前首先要将每根芦秆用“抽子”抽出一条缝。抽子是木头做的,大小如同锅铲把,中间有一凹槽,嵌一锋利刀片,将芦秆大头埋进凹槽,左手持抽,右手拽动。一不小心,芦秆锋利的芒纤就会将手刺出血。抽好缝的芦秆要平摊在坚硬的禾场上,人拉着石磙碾压,把芦杆筒破开后,才能编织芦席。碾压过的芦秆要一根根剥去叶子,也叫芦衣,剥去后,这时的芦秆就叫芦篾,把芦篾喷些水后就可以编芦席了。编芦席先从左上角起头,然后编出竖经,再编横纬。待席子的长宽都编到了需要的尺寸并且都留了边,剩下的就是绞边了。绞边也叫包边,顾名思义就是把边上的毛躁包好,做出一个整齐的边幅。先用尺子量好尺寸,把多余部分折到反面,插到编好的纹路里,经过这个过程芦席就编织好了。
用竹麻搓绳(做草鞋耳)这是一种无需技术含量的粗活。搓竹麻绳才是正宗粗活,有的是用稻草打的草鞋,草鞋的编织可以使用各种各样材料,有稻草,蒲草.有麦秸,玉米秸,东北有乌拉草,鞋有系绳樣式,也有拖鞋樣式。制作时先把木板凳放倒转,让它四脚朝天,套上草鞋的筋也可用來编打草鞋.在编织好的草鞋上穿上一条绳像裤腰带一般,草鞋穿在脚上時将此绳系在踝关节处,就可以穿着这种纯手工制作的草鞋行走了。编织时要注意掌握松紧等,需要认真细心。编织的草鞋才好看又好穿。由于材料纯天然,草鞋不仅环保,舒适,防潮,防滑,吸汗,还可起到足底按摩、护脚等多种功效。草鞋还能给人反朴归真回归自然的享受!
因秆硬而栽培供利用。种子著生在直而长的分枝顶端,收获、干燥后,可将这些硬芒加工、束缚,做成扫帚头和刷子。用它来做成扫地的工具,特别好用,成本极低。
手工杆秤
说起杆秤也许大家都不陌生,小到几两几钱,大到几十甚至上百斤,一根小小的木杆,几个圆秤砣,就可以精准地计量出各种物品的重量,一桩桩交易在秤砣与杆秤的此起彼伏间达成,堪称神奇。因此,制秤工号称“百工之首”,在过去的年代里一度称得上是“金饭碗”。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秤推广普及,杆秤制作这种锱铢必较、毫厘必究的纯手工精细活,在先进、便捷的度量工具层出不穷中逐渐没落。
捏面人
面塑艺术早有记载。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老式爆米花火炉
炉火上架着黑乎乎像大炮一样的爆米花机,师傅一边拉着风箱一边摇动着,随着嘭的一声巨响,一团白烟升腾而起,热腾腾香喷喷的爆米花便装满了口袋,诱人的香气让口水喷涌而出--这是许多中国人童年的有趣记忆,老式葫芦形压力锅、麻袋。而用老式爆米花机制作爆米花也被形象地称为崩爆米花。这种传统的爆米花机就是大炮手摇爆米花机。
石磨豆腐
说起豆腐,一颗小小黄豆经过泡豆、打浆、滤浆、蒸煮传统老手艺师傅演变出不只是,一块豆香味十足的豆腐,豆浆、豆腐脑、豆腐干、豆腐皮、菜豆腐、腐竹等等的配料豆制品·······深加工继续饭店大厨演变出更多美味豆腐菜品,红烧豆腐、麻辣豆腐、鱼香豆腐、肉末蒸豆腐、凉拌豆腐、番茄豆腐、麻婆豆腐、青菜豆腐······二百多道豆腐菜品保证不从样,小小一块豆腐可以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演变“豆腐盛宴”。
补锅
以前,每家每户的锅用久了难免会损坏,丢弃也会浪费,因此就有了修锅底的师傅来修补。补锅匠走街串户,悠悠是唱补--锅--嘞--嘹亮的嗓音绕梁不绝,惹得一帮婆婆媳妇忙着找出破锅烂碗,有意思的是,把铝锅底换了,补锅匠还不让客人拿走,装一锅水,要看它漏不漏。补锅匠信心十足:漏了,我一文钱不收!
榨油
一个双灶台、一个碾盘、一根硕大的榨槽木和一个悬空的油锤。将收来生湿的油菜籽放入灶台大锅之中炒干,是将炒干的油菜籽投到碾槽中碾碎。油菜籽碾成粉末之后用木甑放入小锅蒸熟,将蒸熟的粉末填入用稻草垫底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胚饼,将胚饼装入由一根整木凿成的榨槽里,槽内右侧装上木楔就可以开榨了。经过2个小时后,油几乎榨尽,就可以出榨了,将榨出的菜油倒入大缸之中,并密封保存。一锅原汁原味香味醇厚,富含维生素E保质期长的油出锅了。
绞脸
绞脸是一种古老的美容方式,亦称绞面、开面、开脸等,是使用一根细麻线,中间用一只手拉着,两端分别系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上。或者中间用嘴咬着,两手套住两头,形成交叉的三角。在女子脸上绞动以除去汗毛。此外,眉、鬓角也要修整。通常都是在女子出嫁前由女性长辈施行,是一种成人礼。女人一生开脸一次,之后如有离婚改嫁等不再开脸。
回忆童年,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