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杆秤
作者/巧雯
原载于《厦门日报》城市副刊
上周末回翔安老家,陪妈妈整理旧物,妈妈拉出一箱废旧品,居然有根杆秤(如下图)。我赶紧取出来,掸去灰,仔细端详。木制的秤杆,斑驳的划痕,金属材质的秤砣,简单的提绳。秤杆上原有的金色刻度已模糊,秤杆的两端原本镶有铜皮,如今也变成深红的铁锈色。
作者供图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家就在翔安莲河最热闹的老街上开杂货店,主营各种干货。而我从小到大,都跟父母混在店里,也算是见证了秤的变迁,从杆秤到如今的电子秤。儿时就很好奇,为什么换一下提绳的方位,称的重量就从两变到斤,到初中学了杠杆原理方知一二。简简单单的杆秤,最多可以称14斤重的物品。
老爸见到这把老秤,来回摸摸,似乎也有些怀念。他兴奋又自豪地给我展示如何使用。我随手抓了一包香菇放在秤盘里。只见老爸熟练地一手提绳,一手小心护着秤砣。老爸轻轻滑动砣绳调位置。只见秤杆缓缓翘起,老爸报了称重额。我与包装上写的重量比对,哇,相当精准。老爸微微一笑,念了句“秤杆高高,肯定不让你吃亏”。对。这句话早已耳熟能详,是小时候最经常听爸爸妈妈称东西时对顾客说的话。每回顾客听到这句时脸上就露出笑容。
我又追问,如果遇到大件的物品怎么办?老爸耐心回答,那得使用辅助工具。一般是用大秤的钩子勾起大物品,两个人用扁担齐心协力挑起物品,其中一个人要赶紧调砣绳,那样重量便出来了。对,记得以前开小皮卡回收废品的大叔,沿街收纸皮的时候,就是用这种方法。那时常有路人围观,小孩是看热闹,大人是看是否缺斤短两。一桩桩交易就在秤砣跟秤盘的此起彼伏间完成。
在我们那沿街的每家店铺,都会有这么一两把杆秤。直到电子秤出现,杆秤才逐渐隐退,淡出人们的视线。看着老物件,我不由感慨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便利。
作者
吴巧雯,爱行走,爱观察,爱记录,爱色彩。想写很多很多故事,说给很多很多人听。坚信小人物也会有自己的大江湖。
朗读者
吴媚妙,城市捷报专刊部采编人员,翔安霞浯人。
征集
★《夜读》栏目每周定期推出“闽南夜话”、“诗歌之夜”、“英文朗读”等,用多元化的节目,满足听众们多样化的需求。
★如果您有适合栏目朗读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欢迎推荐或投稿给我们。
★如果有适合夜读栏目的好声音,也欢迎自荐或推荐,让好声音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发送音频作品或原创文学作品至电子邮箱xmrbsbjcz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