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工匠做了50多年的木杆秤他说老手艺

孙朝土老人在做秤。

钻秤眼

秤眼

安装秤钩

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据考证,秤在中国出现,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

如今,随着电子秤的普及,市面上大大小小的木杆秤越来越少了,做秤这门手艺更是罕见。

余姚市陆埠镇江南村有一位做秤的老手艺人,名叫孙朝土,今年68岁。他从15岁开始学做手工木杆秤,一做就是50多年,方圆百里小有名气。

日前,记者来到孙师傅的家。

一张简易的方桌,桌上摆满了各种工具,地上是各种规格的砝码,墙壁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木杆秤。

孙师傅说,做一杆好的木杆秤,首先要选好木材,最好的是红木,但红木价格相对较高,一般常用的是铜糙木(铁力木)。这个材料做出来的秤杆,不会变形,不会弯曲,也不会受环境湿度影响。

木杆秤制作是一门传统手工技艺,工艺要求比较高,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秤的精确度,因此道道工序容不得半点马虎。每杆秤前端都有三个孔眼,一孔安装秤钩,二孔和三孔安装“里钮”和“外钮”。

木杆秤看上去简单,但是从选材、刨杆、打孔、钉秤花、校验、抛光上色等需要经历大大小小共三四十道工序,一杆秤做下来,要钻上百个秤眼。每个秤眼要用细铝丝插入,折断,挫平,一般学徒需要苦练3年才能熟练。

电子秤还没普及的时候,木杆秤是市场上的“主角”。上世纪90年代,电子秤慢慢走进大众视野,到年以后,木杆秤基本上被电子秤取代了。

孙师傅说,年轻的时候,他一天可以做三五杆秤。以前他做一杆小秤,可卖2元左右,有一半的利润。现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了,利润越来越少。

秤是公平的象征,做秤最重要的也是一个“准”字,这也是做秤手艺人始终保有的严谨态度。孙师傅说,制秤涉及市场上交易的公平性,因此制作的人首先要做到公正、诚信。50年多年来,他就在刨、磨、钻、打中坚守着这门老手艺,岁月在秤杆的打磨中逝去,但手艺却不能在打磨中消失。

孙师傅说,如今他已经把这门手艺传给了儿子。虽然现在已经不靠这一门手艺养家糊口了,但他觉得小小木杆秤的制作方法需要传承下去。

我市知名文保专家杨古城告诉记者,很多老底子老手艺在社会的发展中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的随着传承人去世,永远的消失了,非常可惜。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作为管理者来讲,应该想方设法对这些老的工艺进行挖掘和保护,把文化的根留住。

宁波晚报记者边城雨通讯员徐宇文霍轶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44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