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明光市城区明光农贸市场东大门旁,就可以看到一间不大的门面,经营着各种木杆秤。这家店铺的主人名叫郭泽方,是滁州市级非遗《明光木杆秤制作技艺》传承人。
今年68岁的郭泽方系明光市潘村镇殷桥村山郭组人,他善于思考、爱琢磨,从小就喜爱木杆秤这项手工制作。据郭泽方介绍,明光木杆秤制作技艺传承于山东省曹县,第一代为王登云师傅,后王登云迁往安徽省明光市潘村镇境内,此门手艺也一直在潘村境内流传,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传承人了。“早在40年前20多岁的时候,我就做木杆秤了,我一生当中都围绕木杆秤在转,做木杆秤销售。”郭泽方娓娓道来他从事木杆秤的经历。
木杆秤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手工艺品,杆秤的制作工序严谨、复杂,非常讲究,大体分为打磨刨光、抛墨划线、钻孔打眼、安装零件、泡光打碏等五大步骤,道道工序精细、复杂,稍有不慎,秤就会有偏差。
为了以一技之长营生,方便更多的百姓购买到他制作的标准木杆秤。年秋,郭泽方携家带口进城,一直在明光城区农贸市场东大门从杆秤制作、销售。他把“只做标准秤,不做黑心秤”作为准则,郭氏手工木杆秤加工作坊远近闻名,被授予诚实守信类“明光好人”荣誉称号。
在制作、销售过程中,郭泽方结合传统文化,摸索出独具特色的十二生肖。郭泽方说,他开始是铸造这个十二生肖的,随着社会的需要,不能污染城市,后来就改成十二生肖秤砣了,但是秤砣十二生肖只是一个秤砣的符号,用它来代表秤砣,仍然还属于砣,自古以来叫“权衡天下”,“权”就是秤砣的意思,“衡”就是秤杆,秤砣和秤杆合称叫“权衡”。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由于电子秤的普及,很少有人再用木杆秤了,郭泽方的木杆秤生意很不景气,但在木杆秤技艺中,郭泽方不改初心,不断探索创新,丰富自己的独特技艺。十二生肖的问世,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
为了防止这项非遗项目失传,郭泽方经常深入社区、学校等地,向广大群众传授技艺。如今,郭泽方的儿子郭凯和一些“非遗”爱好者一直跟着他学习这门手工技艺。受益群众达9万余人次,让非遗传承后继有人,被授予诚实守信类“明光好人”。
年11月26日,我们慕名来到明光曹庄东区的郭泽方家中,只见郭泽方正在向儿子郭凯传授十二生肖秤砣制作技艺要领。
郭凯坦言:“家父做了这项手艺已有40多年了,在我很小的时候耳濡目染,一直就接触这个东西,在小的时候感觉没什么,但现在看来在小的时候这项手艺还能养活我们,这也是一项技能。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更好的做出有特色的感知文化,也希望社会,尤其是年轻人,更多的能接受,可以像我一样,把这一感知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来源:安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