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那杆秤

从有记忆开始,家里就靠种菜园为生。不是那种大规模的蔬菜大棚,而是就那么亩把地,春夏秋冬,翻来覆去的种了收、收了种。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所以父母的一生就伴随着超常的辛苦。当然换来的也是家境的殷实。虽然作为子女的我们在成家立业后反复劝父亲不要再那么卖命了,父亲总是呵呵一笑说一句:活着干,死了算。

直到十年前父亲76岁时的某一天,父亲晕倒在蒜地里,种菜园的历史才告结束。后来坐在轮椅里的十年中,父亲还念念不忘他的那一片菜园地。但是,菜园却已不复存在。这几十年里,除了在菜地里忙碌,就是到3公里之外的集市上去卖菜。于是,上图的那一杆秤,就伴随了父亲的一生。

由于父亲数十年一直种菜卖菜,十里八乡的人、经常赶集上街的人没有不认识父亲的。而且,父亲卖菜是得到几乎所有人的信任的。其口碑远远超过街里那些贩卖青菜的摊主。

因为所卖的各类青菜都是自家种的,虽然付出了心血汗水和肥料成本,但毕竟不是拿钱从批发市场买来的。所以父亲卖菜时很大方。父亲卖菜时给人家称菜都是“抬头秤”,而不是“低头秤”,称好后从秤盘里拿出来打捆或装袋时,往往还会再额外再加上几根葱、几棵菜或者几个辣椒。

父亲的理念就是:人家信任我来买我的菜,咱得对得起人家。自己地里出的,又不是花钱买来的……父亲手里那杆秤,伴随了他全部的菜农生涯。

这杆秤,换来了一家老小的衣食无忧;这杆秤,温暖了我的十年寒窗,把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送到了城市;这杆秤,为我们后代书写了一个无形的家训,它的核心词汇是“公平”;那个终于停歇下来的寂寞的秤盘里,装满了父亲的心血汗水,它作为父亲一生勤劳和老实做人的见证,铸成了一座高大的丰碑。

其实,父亲心里还有一杆秤。而他心里的那杆秤,却伴随着他更加长久,在他开始卖菜之前,延续到他坐上轮椅之后。在最后的十年里,轮椅上的父亲经常听袖珍小广播播放的大鼓琴书,然后用他心中那杆秤去品评历史人物,去说世事百态,去讲东邻西友的善恶因果。直到他躺在床上安详的离去。

父亲走了,他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无形的财富,比如他的勤劳坚韧;他的正直善良;做买卖的公平无欺;对待左邻右舍的友爱慷慨。中秋前我回家看望老母亲时,看到了静静挂在墙上的这杆秤,它也在默默的看着我。我知道,我该把它收好,毕竟它以公正无欺的角色也伴随父亲数十年,它应该和父亲一样有个好去处……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那是每个人用以称量和评判世间外物的。

而天地之间也有一杆秤,这杆秤是冥冥之中的掌控者反过来称量每个人的良知的,称量每个人德与善的多少的。人有多少德,未来就会有多少福。这些福可能报在己身,也可能惠及子孙。总之,它一定存在、一定发生。

太多太多的人,心中已经没有了秤,或者是装着一杆没有定盘星的秤,或者是一杆秤星错位的秤;也忽略了(有人根本就不相信)冥冥之中那杆称量人心良知的秤。

没有了自己心中那杆秤,人会迷失,以致分不清轻重,看不清黑白。从而胡乱傻跑,营私造业,辜负人生,而虚空之上那杆秤,以其威严,以其明察秋毫和公正无私,衡量着每个人的每时每刻、一思一念。

秤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917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