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老匠人感慨杆秤时代落幕,一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www.ykhongye.com/m/
扬子晚报网1月30日讯(记者王塞塞)1月28日,扬子晚报A5版刊登《老匠人感慨“杆秤时代落幕”一众热心网友来帮他“找门路”》一文,讲述了盐城市滨海县五汛镇做杆秤的老匠人钱戈成发视频称杆秤被市场淘汰,但他依然守着这门手艺的故事。1月29日下午,扬子晚报接到忠实读者郭女士来电,表示想要购买钱戈成的杆秤。“以前,我家附近有人偶尔出摊卖杆秤,我都没赶上,后来修地铁了,也就没人出摊了。”郭女士是南京人,一直以来都想买杆秤,但就是没找到卖的地方。“没想到,我在看《扬子晚报》的时候,看到了做杆秤的匠人。”于是,郭女士就赶紧打电话要钱戈成老人的联系方式。本报报道钱戈成的杆秤手艺1月30日上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钱戈成老人,他说:“现在,我每天还在做杆秤。”目前,他是当地唯一一个还在坚守这门手艺的匠人。以前做杆秤需要上百道工序,被改良后还剩下十几个步骤,一气呵成也得做好几个小时。目前,钱戈成一个杆秤卖五十多块钱,其材料费就得花上三十多。可见,做杆秤的利润并不高,且买的人越来越少,靠这门手艺生活的匠人也就越来越难了。钱戈成今年66岁,是钱氏铜匠铺的第3代传人,从十几岁就开始做杆秤了,如今已有四十多年。在他看来,杆秤中蕴含着深刻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一根小小的木杆,配上一个秤砣,就可以精准计量出各种物品的重量,一笔笔交易在秤杆与秤砣的此起彼伏间达成。一杆秤,称的不是物重,而是诚信和公平。钱戈成在做杆秤尽管一众好心网友建议其将杆秤做小,卖给中药店,或者做成纪念品送人,寓意着“称心如意”,但这些方法能否让老人继续守护这门手艺的同时维持生计,依然是个问题。当下,对钱戈成来说,最高兴的事儿莫过于有人来买杆秤,这既是对他手艺的认可,也能让他对杆秤市场看到一丝希望。校对徐珩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913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