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营销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翻译为白话大意是有子说:“须信守的诺言越符合道德规范,这种诺言才越可能兑现。态度谦恭得越符合礼节规矩,才越不会遭受羞辱。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密的人,也就可靠了。”
初看此处,看似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
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符合一定规范的言行都能会比较容易被接受,反之则会被反对。比如我们在长辈面前不能说粗话
有时候我们得承认,这种文化能够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被广为推崇,还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的,而这种推崇是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上。
我们心中都有一杆秤,而且是有底线的,不管基于什么理由,都不会轻易违背自己的底线。
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特别是商务往来的时候能,都必须要清楚对方的底线,不要轻易地越过对方的心理底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如果你真的要强求对方放弃自己的原则才遵循你的要求,即使勉强答应了,最终也是不可实现的。
知道了这个原理,就可以很好地利用。
我有一个中学同学在东北一家干过对外委托加工的工作,一次在一起喝酒的时候,这哥们儿告诉我,这个工作中给他留下的最大的体会就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争取。
他们每一份加工合同会涉及到加工费,还有交货期的保障。这两个问题的谈判成败与公司的核心利益相关。
刚刚开始做这个工作的时候,他并不熟悉,在跟乙方(受委托方)谈判的时候,虽然用了各种自己会的谈判技巧,但每次将还价后的结果报给上司时,他都不会满意。
他的老板是个精明的温州人,给他讲了一个价格处理思路,分享了一些经验。
第一次对方的报价她会要求从中间砍一刀,第二次的报价再要求降30%,第三次再降15%,第四次,第五次……甚至要讨论到百分位。这样交货时间基本上就可以从月份精确到某一天的几点钟了。
前前后后沟通谈判了不下30次,搞定了所有的细节,再回去见老板时,老板非常高兴。因为他比当初的价格稍了百分之三十多,
他瞬间明白了他那样讨价还价的意义。越接近对方的底线,越符合我们的利益。
我们在经营公司的时候,成本控制要尽可能地争取自己的利益,只有合理地把每一项支出能尽可能地降到最低,才能在后来的操作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那是他这辈子在商业谈判中上的一堂非常重要的课,从那以后,他所洽谈后的最后价格上司基本上很快地点头同意。
这其实是一种思维: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尽一切可能的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反正从那次谈判后,他明白了要如何才算是尽力,如何才算是接近到本质的争取。
尊重礼仪,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注重所有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