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先秦时期,历史上极其著名的匠人鲁班就已经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杆秤,他取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作为秤杆的刻度,规定彼时的一斤即为13两,让重量的衡度终于有了具体的标准。从此之后,杆秤开始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各家各户尤其是从商之人的必备工具。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统一度量衡,在秤杆上加了3个星花刻度,从此规定一斤为16两,而这个标准,在后世一直使用了多年。可当时已经普遍使用的13星花的杆秤,为何秦始皇要专门改成16星,却没有一个足够支持他这个行为的动机,因此关于这3颗星花,还有另外一个更传奇的说法。说是当年商圣范蠡发现很多人在使用秤称重的时候,发现很多商人会动些手脚故意缺斤少两。于是他通过自己的商业影响力,在秤杆上加了3个星花,分别代表“福禄寿”,缺一两少福,缺二两少禄,缺三两直接折寿。自此之后,商人干缺斤少两这样的事就变少了很多。因此,秤在我国的文化当中,不仅仅是一个称重的工具,还象征着一种标准、道德模范和行为准则,俗话说“天地之间有杆秤”,就是告诫世人要遵纪守法,恪守良心与道德。也正是因为秤在我国文化当中有如此地位,所以杆秤在我国的发展十分鼎盛,各家各户即使不从商也常常会备一把秤,不仅因为备秤有公正的象征性,而且还能防止自己被奸商欺骗。因此,杆秤在我国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尤其在宋朝时期,经济发达,商品贸易极其频繁,有时候的交易物品譬如粮食、木材等等,也同样需要用杆秤来称重。但是一袋粮食少说也有七八十斤,而杆秤在考虑到精确度、便捷度的情况下,其秤杆又不能够制作得太大太重,可又要能够支撑起如此之重的重量,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寻找足够坚韧的木材,在同等大小、总量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更大重量商品的交易。通常情况下,杆秤的木料大多选择楠木或者“红栒子”木,这两种木材都是相对比较坚韧的木材,经常被使用制作家具等等用品。但是楠木的价格相对更加昂贵,而“红栒子”木在山林之中的分布又相对较少,热切坚韧程度也并不够高。因此,一直以来,人们都在不断探究更好的木材来制作秤杆。而经过前人不断地努力,最终他们发现了一种极其优质的木材,其名叫做“铁力木”。铁力木是一种木质十分致密的木材,极度坚韧,普通人即使使用斧头也很难将铁力木砍断。而且铁力木还有很多优点,比如无论干湿其形变都十分之小,而且耐磨损、抗腐蚀、防虫蛀,经过妥善处理之后即使经过几百年都不会腐朽。而且铁力木还十分美观,因此铁力木不仅仅可以被制作为家具,很多时候更是充当建材,作为房子的顶梁柱也完全没有问题。因此,当古人们发现了铁力木如此坚韧之后,就开始不辞艰辛地从南方购入铁力木,用以制作大型杆秤。从此,铁力木开始被人们大量砍伐,主要就是用来制作建材以及杆秤等等。可是铁力木并非是一种速生木,通常花费70年都只能长到18米左右的高度。而那些超过30米的大型铁力木,基本上都是年以上的古木了。因此,在人们的大肆砍伐之下,铁力木在自然界开始越来越少,人们也没有兴趣栽种培植这种很多年才能长成的木材,因此铁力木一度在我国森林当中绝迹。好在后来我国反应及时,将铁力木划分为保护植物,这才将濒临灭绝的铁力木从地狱边缘拉了回来。比如在年的时候,当专家在云南临沧耿马县发现了铁力木株群的时候,就立即将其设置成为了铁力木资源保护点,专门安排了护林员来保护这些铁力木,每一棵铁力木都有对应的护林员照管。也是在这样的保护力度之下,铁力木族群慢慢变得繁盛起来。但时至今日,铁力木还是我国的二级保护植物,私伐铁力木是违法行为。而我们保护铁力木的行为,就像是天地之秤在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样,也是我们中华美德的一种体现。而到了现在,随着各种电子秤的出现,杆秤已经逐渐被从市面上淘汰了,现在全国还在生产杆秤的,仅仅只剩下了一家。杆秤参与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历程,“秤文化”早已埋入了中国人的血髓之中,是中国一个极其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我们已经保护了一个铁力木,让铁力木重新开始变得繁盛,也需要再保护保护我们的杆秤文化,不要让杆秤消失在我们的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