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98.html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咱老百姓,秤杆子挑江山...这是《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曲中的歌词。千百年来,杆秤可算作华夏“国粹”,它体格轻巧,使用也极为便利。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杆秤活跃在大江南北,代代相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杆秤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已逐渐被各式各样的磅秤、电子秤所取代。在黎里古镇平楼街三太弄的一个小院内,依然有一名手艺人在坚守杆秤制作技艺,她的名字叫陈巧君,自22岁与杆秤结缘,至今已有36年。刨秤杆、磨秤杆、杆秤打眼……这一步步做秤的过程看似平淡、枯燥,却要有精妙的技艺。年,陈巧君在丈夫徐燕恩的指导下,学会了杆秤制作的工艺流程。年,陈巧君成为了黎里杆秤制作技艺区级非遗传承人。年6月,丈夫徐燕恩因心脏病不幸离世,陈巧君成了黎里古镇上的最后一位制秤人。这个可以称到斤,这个只能称到3斤。大的这杆要做一个星期,小的这个做一天就行。”陈巧君拿着一大一小两杆秤说。陈巧君最擅长做金星杆秤,只见她左手拿一铜丝,轻轻一点,细小的铜丝便嵌入杆秤孔眼,右手拿一把钢刀,轻轻一割,顺势刀背一抹,一颗金星就已生了根。别说普通人看了惊叹不已,业内人士看了,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以前一天要做上十来把杆秤,现在是出于爱好,一天做一把。一边做秤,一边想想老头子,也蛮开心的。”陈巧君坦言,如今制秤已不为赚钱,纯粹成了个人兴趣。杆秤陈巧君说,杆秤匠把职业看得极为神圣,绝对不会让秤短斤少两。她还特意讲述了秤上各个零部件的引申含义:“秤的提纽,叫‘毫’,那是明察秋毫的意思;秤砣称为‘权’,秤杆称为‘衡’,秤砣与秤杆组合,那是权衡;秤杆上的秤星,叫做定盘星,那是良心。要求制作黑心秤的人,常被秤老板说得满面羞愧,急忙溜走。”虽然现在来买杆秤的人越来越少,杆秤更多地成为了一种装饰用的工艺品,这门手艺也濒临消失,但对于跟杆秤打了30几年交道的陈巧君来说,只要还有人使用,她就会继续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陈巧君欣慰的是,女婿自告奋勇,要担起今后的传承重任,空闲的时候就跟着她学习制秤。前两年,黎里古镇开发旅游产业,陈巧君就在平楼街上租下了一个小店面,展示和销售自己的手工杆秤,并在店内张贴了黎里杆秤制作技艺的相关介绍。用于抓周、婚庆、乔迁、称药材等。陈巧君表示杆秤还是有市场的比如中药铺,称一斤半斤的,就需要小戥盘秤。还有我们黎里,有的人家嫁女儿,也会在嫁妆上插上两根杆秤,寓意称心如意。此外,造房、乔迁等,黎里农村的风俗为讨称心如意的口彩,也会来买。还有的游客看到稀奇,也会买一把回家。◆本文由吴江区融媒体中心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融媒记者:姚瑶、李勇杰◆责编:韦欢◆编辑:陆静媛◆审核:潘赟点亮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