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细介绍白癜风丸说明书 http://m.39.net/news/a_9251808.html大量的陶文、甲骨文资料随着考古遗址的发掘而出土,表明商代计数的文字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13个数字,来记10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这些记数文字的形状在后世写法上虽有变化,但“十进制”的计数方法却从未中断,一直被沿袭。人类算数采用“十进制”,可能跟人类有10根手指有关:屈指可数。既然商代是便捷的“十进制”,为何重量的度量衡单位发展到后来的秦一通六国时却被统一为“半斤八两”(即:1斤=16两),而且从此沿用两千多年呢。16两的杆秤(1斤)标志16颗星,它的来历有两种传说(忽略李斯苦思冥想不得其法,请示秦始皇御批“天下公平”4字16划的杜撰)。其一,传说木质杆秤是鲁班发明的。鲁班根据北斗七星与南斗六星在木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为13两一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正好16星,改为16两一斤。其二,传说是“财神爷”范蠡夜观星斗的突发奇想。范蠡用南斗六星与北斗七星作标记,一颗星一两重,13颗星是一斤,后来发现有些商人心术不正时常缺斤少两,于是后将白木刻黑星改为红木嵌金星,在13颗星基础上再加“福”“禄”“寿”三星。其实不然,这一切估计是受限于制秤工艺所致。设想,如果采用十进制,半斤以下则应将刻度分为五等份,而将一条线段五等分,在只有尺规的年代实际上特别不方便。于是我们的先人以大无畏的精神放弃了看似简单的10进制,创造了秤的等份法则——对折法。即制秤的匠人只要把墨绳对折四次,就可以把一个1斤的单位长度等分为16份,把用这1/16长度称量的重物命名为1两,于是16进制的秤应运而生。16进制极大简化了制作杆秤的难度,而且也促进了秤的标准化、普及化、平民化,使秤像尺、斗一样,成为中国民众普遍使用的度量衡工具之一。年6月25日,国务院为与国际接轨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公斤制(1公斤=克)为中国重量基本计量单位,在全国推广使用,仍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但仍有部分货品使用“半斤八两”在中国被保留至今(双轨制),如中药材、金银饰品等,其中1钱=3.克,换算过来即是16钱(古制1两)=50克(市斤制1两)。其实西方也有一个16进制的计数方式保存到现代而不变,那就是印刷用纸的计算,即16开本,与我国古代16两秤一致均采用的是对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