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说:“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复间。”
成年人的世界里,大多数的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
人心复杂,人性微妙,但世界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与其包裹自己,不如学会高质量社交。
礼尚往来
《礼记》有云:“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自古就有“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的古训。
人和人的关系,讲究的即是一个“礼尚往来”。
给几分真诚,还几分珍惜,感情这件事情没有理所当然。
没有人的付出是无偿的,想要维持好人际关系,对于帮助必须予以答谢。
如果只知索取,不懂付出,时间久了,难免让人感到心累。
有来有往,才是维系感情的真谛。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如此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做人,唯有通达人情世故,才能温暖地行走在人世界。
学会欣赏
世人常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镜。”
人生在世,偏见、嫉妒并不能使人变得优秀,但欣赏可以。
欣赏,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更是一种高深的境界。
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发自内心的欣赏,是人际关系的秘诀。
欣赏其实很简单,有时是一句朴实的话语,有时是一个普通的点头。
但它却如清风、如暖流,不经意间,给人带去温暖和鼓励。
不止如此,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为一个心中有爱、内心有光的人。
正如《管子》中的这么一句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一个懂得欣赏的人,为人必谦和,处事必大气,胸襟必宽广,最值得相交。
拒绝刻板
佛曰:“去我执,除偏见,万物通达于心。”
刻板印象,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偏见。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团火,而路过的人都只看到了烟。
心中的偏见,正如那烟,蒙蔽了世人的双眼,时事也掩埋了真相。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这么一句话:“人们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
是啊,人人都害怕偏见,而人人却都用偏见看人。
它就像是一把无形的刀,刺伤着所有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管理好自己的偏见吧,放下刻板印象,不随意责怪,不轻易评判。
如此,透过表面看本质,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社交智慧。
有分寸感
《论语》中说:“与朋友交,久而敬之。”
意思是,关系再好,也要做到不逾矩、不越界,保持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因为若是失了分寸,无所顾忌,只会让亲密关系变得疲惫,使亲近的人渐生隔阂。
有的时候,自以为是的“好心”在别人看起来往往就是“指手画脚”,那时已然超了尺度。
有的时候,自以为是的“直爽”在他人看来就是情商堪忧的“口不择言”,那时已然偏了航道。
分寸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杆秤,保持平衡,情感才能和睦如初。
正如和父母血浓于水,倾听而不盲从;和爱人唇齿相依,亲昵而不混淆;和孩子亦师亦友,关爱而不包办;和朋友肝胆相照,相知而不逾界。
言有所界,行有所止,亲密有间,把握好分寸才能既有乍见之欢,也经得起久处不厌。
愿世人都能在社交中找到最合适的分寸感,不温也不火,平淡而长久地走下去。
言必有信
《史记》中说:“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言必行,行必果”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和良好品质。
人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
守信之于社交如同盐之于各式菜肴,须臾不可缺少。
常言道:“人与人相处,全靠一颗心。”
有的人信口开河,大包大揽,自己没当回事,听的人却当了真。
等做不到时,不仅伤害了对方的感情,也让自己的信用大打折扣。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高情商的人,都爱惜自己的羽毛,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轻易开口。
行事不任心,说话不任口,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才是成熟稳健的处世之道。
真诚待人
《庄子》有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真诚是心灵的良药,真诚的情感往往能修复受伤的心灵。
鲁迅也说:“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
真诚待人,是最简单也最智慧的社交法则。
没什么比真诚更能打动人心,你真诚待人,别人才会真诚待你。
相反,耍心眼、玩套路,看似能获得一些好处,实则是在自断后路,自败人品。
每一段关系中,任何虚伪狡诈,都会输给时间,只有真心实意,才经得起岁月。
真诚,是一个人最好的风水,帮你赢得人缘,建立人脉,越走越顺。
适度拒绝
毕淑敏曾说:“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做人切忌不能做老好人,一味迁就,一味退让,不懂拒绝。
有些人因为不懂拒绝,将自己拖得疲惫不堪。
有的时候“从不拒绝”,看似是在维系情感,实则于己于人都是一种负担。
其实,学会拒绝,是一种稀缺能力。
真正好的关系,是建立在双方人格平等、付出对等的基础上的。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只有这样,人际关系才能长久、和谐、健康。
适度拒绝,说明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彼此关系的成全。
作家雪小禅说:“人活到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浅茶。”
所有的社交,本质都是在经营自己的生活。
成年人的世界,高质量的社交,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魅力。
愿你我,都能知世故而不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