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这是出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这里表现的是对于人类社会最高期许,谓之大同社会。其中对于老有所依,老有所终这一类对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作出了明确的需求。
一、养老压力
当今社会,较之中国的古代社会,老人的福利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综合考量现如今的环境却依然还不是最为适合老人养老的年代,正值壮年与逐渐变老这两个话题从来都不是矛盾的.。
面对层出不穷的老年人意外的新闻——独居老人在家摔倒不得不挨饿数日,子女嫌弃老人而放弃抚养……这些新闻无不一次又一次的刷新着人们的下限,和对于未来自身的晚年生活的担忧。
面对当下日新月异的中国发展,与之矛盾的却是不太完善的养老体系,独生子女的制度使得养老的压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使得抚养老人的花费成倍提升。
面对如此巨大的养老压力,如何体会的过好一个晚年生活成为了一个问题。面对即将老去的一代,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主动提出,要给自己的晚年生活预留一份尊严。
二、老无所依
《老无所依》是科恩兄弟的一部经典电影,虽然描述的是动作和犯罪,但是其故事内核表现就是对于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迷茫与无目的性,这也是老年人的通病。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已经步入成熟期,然而在独生子女、晚婚晚孕的大背景下,老年人的生活年轻一代并不能完全负担,所以提前为自己的晚年预留一份尊严,也是给自己的孩子们留下一份体面。
当然这也是帮助自己在未来社会的变化中保留一定的竞争力,虽然老人可能会因为不会使用网购、不会扫码健康码等耽误很多时间,但是只要有所准备,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老人依然能够体面的过好每一天。
人类是交流的动物,但到了老年却有很多默默孤独死去的老人,缺乏稳定长久的社会关系,我们终究会失去跟这个社会的全部关联,所以为了能够在晚年依旧体面的生活,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给自己的晚年预留一份尊严。
三、尊严之举
作为央视名嘴,白岩松也有着自己对于养老独到的见解,为了让自己的老年预留尊严,他对此提出了四点建议:老健:保持健康;老居:拥有住所;老本:留够存款;老友:结交朋友。
这四点几乎已经涵盖了晚年生活的全部精神与物质方面的需求。尊严分为多种多样,根据马斯洛需求文化理论,温饱是人的首要需求,所以保持健康和拥有住所就是老年人最为重要的东西。
为晚年预留尊严,首先就应该能够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良好的身体是一切事物的本钱,而房子与住所是一个人的灵魂所在,居无定所的生活就如同流浪汉一般,必然不可能有所体面,生活规律、居住稳定是每一个体面的老年人所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质保障。
其次,就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那就涉及到存款跟个人的交友。在信息时代有网络,可能有的人觉得可以依靠网络去排解生活中的孤独,但是当年纪大了以后,伴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我们可能很难再像以前一样在网络上肆意畅游。
在没有办法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的日子里,现实的交际与个人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与人沟通交流的关键就是要有一定相同的志趣,其中培养兴趣就需要一定的金钱作为支撑了。
比如钓鱼,专业的鱼竿等各类设备、就连广场舞都要有舞蹈服跟音响,所以人老了并不代表着低消费,找到自己的志趣——旅游、爬山、钓鱼并为之付出精力,总归会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和事,这样老来也不至于过分孤独。
做到老健、老居、老本、老友同时规律生活,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并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就是晚年的最后的优雅。
年轻时有压力不可怕,可怕的是,到老了以后,失去了能力。这是白岩松在自己文章中表达的观点,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面对自身和社会的挑战,积极应对,未雨绸缪才是最好的选择。
四、道德之辩
除了对于自己生活的未雨绸缪之外,老年人对于自己道德方面的约束也是尊严的一部分,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而道德则是社会每个人心中那杆秤,衡量着彼此群体的文明。
面对社会老人家倚老卖老插队、让人让座、讹诈年轻人的行为,假如没有改变的话,面临的往往是对于自己这个群体的形象败坏与刻板印象——讹诈事件一出,当其他老人路上发生紧急情况时,便再也没有人愿意去帮忙了。
所以没有一个占了便宜的老人是无辜的。老年人必须要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和自身的道德约束去赢得尊重与尊严,这样人们才愿意去帮助和了解这一群体,这也是为了自己的未来,预留一份尊严。
当然,往往也是有很多人希望独善其身的,毕竟某种意义上来说道德是对自身的束缚,并不像法律一样不可或缺。对于这样的老人也不置可否,当然并不能因为你身处黑暗就不去点燃那把火。
假如黑夜中没有人希望改变,那怎么会有来之不易的光明,所以老人还是应该从自身做起,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也是对年轻人起到一种教育模范的作用,同时也能让社会树立起尊老敬老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