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书法还是我的土办法好,比请教王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不要把学问看作是用来装饰的王冠,也不要把学问看作是用来挤奶的奶牛。

生活是一本厚重的大书,尽管岁月的藤蔓攀附其,书页已然泛黄,然而年代愈久远,书中的文化与积淀便更加香醇浓厚。生活的智慧人们需要用尽一生体会,不忘初心,不负此生。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书法界著名的大师,凭借着极高的书法天赋在艺术领域一骑绝尘。他拥有着强大的自信力,曾说:练习书法还是我的土办法好,比请教王羲之、颜真卿管用。这个人就是书法大师启功。

莫欺少年穷

生活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舞台,或许曾经的人们默默无闻,然而终有一天能够走上人生巅峰。如果从未放弃,万事皆有可能。人们对于启功的认识似乎永远停留在少年时代,那时候的他只是一个著名的国画大师,人们十分欣赏他细腻的笔法,启功的作品也成为了众多收藏家趋之若鹜的宝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启功在国画上造诣颇深,可是却对书法却一窍不通,甚至因为书法难看遭到了众人的嫌弃。

虽然购买收藏启功作品的人众多,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有一个要求:不要在绘画上题词。作为一名艺术家的启功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便发奋图强,立志在书法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人们皆道艺术领域相通,可是对于启功来说,练习书法的过程远远比绘画辛苦地多。从零开始,从无到有,彼时的启功心无杂念,只是想要摆脱自己书法水平低的帽子,他像一个不服输的孩子,永远保持着对艺术的虔诚。

自我探索

人们都认为启功练习书法过程中有名师指导,可是启功的学习历程却是自学成才。他没有依靠任何的老师,而是为了练字自创了一套土方法。启功对自己的方法十分满意,甚至自称这套方法比请教王羲之、颜真卿还管用。

启功对《论语》中的一句话印象颇深:就有道而正焉。在启功看来,找寻一个有道的人,他具备所有的专业素养,也可以将自己的技能传授给他人,这对自己的进步是十分有效的。

启功已经成为了绘画领域的专家,可是在书法界他始终保持着谦卑的姿态,他曾经遍寻名家希望大师对自己加以指导,却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被他们拒绝。遍寻无果的启功突然意识到,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他只能依靠自己。

现实世界中总有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人们或许并没有意识到,机遇总是在不经意间来到人们的面前。启功学习书法的起点很低,他也曾经集百家之长处。第一次有了书法作品之后,启功将它们拿给不同的人,请他们做出评价。

然而艺术领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们给启功的建议并不一样,甚至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状况,笔画的粗细、长短不一,书写的顺序不同,他们对启功的要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固定的结论。

得偿所愿

启功面对名家虚无缥缈的指点着实头痛不已,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他终于自己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启功将自己用心练习的字都贴在墙上,然后仔细观察。他总是会在墙上的众多字中找出一幅自己最满意的留在上面,其他不满意的字就会被取下来。

几天之后,启功便开始了新一轮的在墙上贴字的过程,而新挑出来的字就会与原来的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练习字的过程中总会产生进步,所以启功清楚地发现自己曾经练习的字中不足之处。

启功会看着自己从前写的字暗自惭愧,他开始发现自己笔画的位置不当的问题,也对自己所犯的无法掌控笔画粗细的错误十分遗憾。发现问题只是启功的第一步,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后会立即着笔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改,这样便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随着启功的书法练习作品不断增加,他的自我检查策略也发生了改变。他在自己一幅作品中找到自己最满意的一两个字贴到墙上,如此这般,循环往复。然而在不断往墙上贴新的作品之后,启功就会对自己从前的作品十分嫌弃,便毫不犹豫地将他们取下来。

外界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质疑的声音,人们总会在不经意间成为舆论的漩涡,世间纷纷扰扰,寻求内心的安宁已经不易,任何人都应该加倍珍惜。

在启功看来,他创造的这种土方法可以称之为自我反省法,这种方法比请教王羲之、颜真卿还要管用。艺术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其按照别人的要求来改变,不如跟随自己的想法提高。

人们内心的标准应该成为伴随自己一生的目标,它应该是搁置在人们心中的一杆秤,始终提醒着人们进步与前行。

人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人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人们惶惑不安。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奇怪的声音,他们会成为困扰自己的最大的困难,也可以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愿每个人都能听从自己的内心,永远目标坚定,永远纯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23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