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秤中国古代堪比魔杖的存在有两夏子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很多历史文献和小说对古人的描述,主要写脸和身高,很少有写体重的。

比如《三国演义》介绍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那么问题来了,古人称体重吗?

关于称体重,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曹冲称象”吧。

有一次,孙权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想称出大象的体重,但是下属们都没有办法。

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同学,此时才五六岁,提出了他的方法:把大象放在船上,在穿身上水平面那里做记号。然后把大象换下去,把其他东西放到船上,直到水面和记号处一致。称出那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曹操就按照曹冲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这段故事来自《三国志》,可惜神童曹冲后来夭折了。

至于称人的体重,一般都是在婴儿出生后称重,所以就出现了“七斤”“九斤”这样的小名。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有个习俗叫“立夏秤人”,就是在立夏日称体重。

相传,这个习俗和刘禅(阿斗)有关。

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后,准备把儿子阿斗交给她抚养。

当时,两口子是异地的,孙夫人住在娘家吴国。于是刘备准备了很多礼物,让赵云送到吴国给孙夫人。

赵云把阿斗和礼物送到的时候,正好是立夏。

孙夫人见到小阿斗后,考虑做后娘容易被说坏话,就当着赵云的面把阿斗过秤。赵云觉得很新鲜,称的时候还说了句吉祥话。

后来,孙夫人就每年立夏给阿斗称体重,给刘备报平安,意思是:看我把孩子养得多好。

因此,渐渐形成了立夏日称小孩的习俗。

传说还有一个版本,也和刘禅有关。

诸葛亮临终时嘱咐孟获每年要看望刘禅一次。此时正好是立夏,孟获立马就去拜见了阿斗。此后,他每年立夏都去看望阿斗。

后来,蜀国被灭,阿斗被俘。孟获依然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阿斗。

并且,每次都要称一下阿斗的体重。他说,如果晋武帝亏待阿斗,他就要起兵反晋。

于是每年立夏日,晋武帝给阿斗准备用糯米加豌豆煮的中饭。这饭很香,阿斗就吃很多。于是,孟获来称重时就发现阿斗又重了。

不管怎样,立夏秤人这个习俗流传下来了。

清朝的顾禄《清嘉录》记载:“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称之,以验夏中之肥瘠。”

意思是:立夏称体重,立秋再称体重,来观察夏天里人的身体变化。

吴曼云《江乡节物词》中写道:“杭俗,立夏日,悬大秤,男妇皆称之,以试一年肥瘠。”

意思是:立夏这天,不管男女都要称体重,看过去这一年来的身体变化。

不管哪个比较准确,称体重都是为了身体健康。

立夏称体重时,司秤人要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称老人家就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称小姑娘就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

称小孩子就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并且算体重不能“四舍五入”,要往重了算。

说到称重,就不得不说到古代的称重工具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统一度量衡。这个“衡”就是称重的工具,也就是秤。

在长沙东郊楚墓出土的公元前年前的文物中,就已经有各种精制的砝码、秤杆、秤盘、系秤盘的丝线和提绳等物品了。

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先辈就已经玩杆秤玩得很溜了。

秤的来历也有一个传说,和陶朱公范蠡有关。

据说范蠡经商的时候发现,人们买卖东西都是靠肉眼估算,太随性了。

他根据别人打井水受到启发,用木杆和石头做了多次试验,发明了一种工具来算重量。

但是怎么在木杆上做标记呢?他夜观星象(其实就是晚上上厕所,顺便看了一眼星空)。

但是人才,拉个屎都可以搞发明,范蠡灵机一动,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表示一两,十三颗星加起来是一斤。这就是他设计的杆秤1.0版了。

后来,范蠡发现有奸商缺斤短两,就想着怎么改进一下。

于是他把白木刻黑星改成了红木嵌金属星形,还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加上了福禄寿三星。从此,一斤就是十六两了。

他这么改是为了告诫商家:不要缺斤少两!如果欺人一两就会没福气(缺福星),如果欺人二两就会没官运(缺禄星),如果欺人三两就会折寿(缺寿星)。

这就是范蠡杆秤2.0版了。

虽然感觉有点孩子气,但这种方法对于畏惧鬼神的人们来说,还是很有效的。

有了杆秤,就必须有杆秤匠。

制作杆秤的技术,比制作魔杖还要复杂。

选材、刨圆、碱水浸泡、打磨、钉秤花……每一道工序都经不得半点马虎。

选木材要用红木等上好的材料,然后在干燥的地方放一段时间才能动手改造。把木材刨成又细又长的椭圆柱,还要沾水,打磨光滑,然后在两头套上金属皮。

但这只是初步工作。

后面做刻度才是真正的技术活,非常考验物理和数学水平。

所以,要是学习成绩差,可能连个杆秤匠都做不好。

杆秤匠要经过多次测试,找到不同重量对应的位置,戳洞洞做标记。一杆秤有多少星,就要戳多少洞洞。比如,一杆15公斤的秤要戳大概个洞。

所以很多杆秤匠都因用眼过度,导致双眼凹陷。

就这样,秤这种工具就代代相传,直到现在。

新中国成立后,官方先后制订了杆秤检定规程和国家标准。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对杆秤结构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将木质杆改为金属杆。

时代飞速发展,现在大家更习惯用直观精确的电子秤。

虽然杆秤逐渐被时代淘汰,但我还是想说一句:不要缺斤少两!看似占了小便宜,赶走的是福禄寿!

本文首发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82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