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

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

礼,是为了让人恢复本性,修习古道,不忘初心。

"礼",并不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讲礼貌那么简单。我之前和大家分享过,"礼",这个字的甲骨文很形象。上面是一个台秤的样子,在盘子的两边,放着相同的砝码,而下面却画了一个三角形△,这样肯定不能平衡,所以,甲骨文台秤样子的图案也是倾斜到一边的。"初"字的甲骨文很代表性,画了一件衣服,里面一个人,就是人刚生下来被衣服包围着婴儿的形象。所以,是说人成长的路上不要忘了感恩世间一切。

所以,礼并不好做到,就像《礼记·中庸》上讲到的中庸之道一样,怎么能不偏不倚,即能自己有所收获,还能回馈世间,不亏待别人。我们表面上可以做到对别人有礼,但是内心那杆秤怎么平衡?

我们可以参考《礼记·大学》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意思是发扬。"明德"的意思就是我们本来就具备的德行。所以"明明德"就是发扬我们本性中原有的德行,所以,这也就解释了:"礼",是为了是让人恢复本性,修习古道,不忘初心。

关于明明德,《礼记·大学》是这么说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代想要讲美好品德推广到天下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和睦家庭;想要和睦家庭,就要修养自身品德;想要修养自身品德,就要做到正心;想要正心,先要做到真心诚意;想要做到真心诚意,就必须要有良知;想要有良知就要去除物欲。

我们看王阳明先生是怎么说的:"格物去《大学》确切的下手处,从头到尾,从入门学习,到成为圣人,也只是这个功夫而已。正心、诚意、致知、格物,都是为了修身。格物是人们所用的功夫中。可以看见的地方。所以,格物就是格除心中的物欲,格除意念中的物欲,格除认识中的物欲。正就是纠正内心,诚就是使意真诚,致就是致知,格就是格除物欲。这都是所说的穷尽天理,充分发挥人的本性。天下没有人性之外的天理,也没有人性之外的事物。"

我用了《礼记·大学》的话,还有王阳明先生的解读,都是为了解释一个人怎么能平衡心中那杆秤?那就是去除自己的私欲,做事不为名、利。只有不为自己的私欲做事,才能做到回馈世间,不忘初心,这事对别人有没有好处,我怎么做才能利益到家人、同事、领导他们。只有多为别人着想,心中这杆秤才能越来越平衡,越来越不偏不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做到中庸之道!

佛家讲做善事和这个也是一个道理,"福往者福来,爱出者爱返",利益他人也能让自己变得更好,何乐而不为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22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