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遲
四月江南黄鸟肥,樱桃满市粲朝晖。车厢沟樱桃,是舒城县张母桥镇数个“一村一品”之一。偶然间,看到一条短视频《车厢沟的樱桃熟了》,我一下子被“抓”住了。樱笋时节,樱桃是正当令的“舌尖上的春天”。虽然只是随手拍,非同于陈晓卿、李子柒之属的高清画质,剪辑却颇见心匠——
鸡栖于荫,人登于梯;老树新柯,怡红快绿;亲手采摘,杆秤交易;村路水泥,野径黄土……
IMV可解读的元素甚多,是一则短纪录片。
出于对地名文化和知识产权的个人兴趣, 个感觉有话要说的是它的标题。车厢沟,是写了别字的,正确的书写应是“车箱沟”。不是偏执地要去咬文嚼字,而是这实在是值得一辨的问题。
车厢沟,是舒城西山里的一条小山沟,也专指坐落于山冲里的小聚落——车厢沟组。车厢沟组,今属舒城县张母桥镇白果村,现有38户、人,居民多涂氏、陶氏。
车厢沟地处丰乐河—杭埠河分水岭的香草尖脚下,与洪家冲暨小水库相距约 里,与四姑寨(师姑寨)麓的归宗寺、长庄也只有一岭之隔。
天龙庵—香草尖所在,古称“(舒城)西山”或“孟潜山”,今天却被莫名地称为“幸福山脉”。孟潜山,寓意“潜(灊)岳之孟”(古灊岳在今霍山县),即这里是大别山余脉之意。这么说,倒不是兹山有多高(香草尖的海拔多米),而是因为这里是大别山与巢湖西岸平原的交界处——古灊岳起始于平川,这是“孟潜山”的本义。孟,始也(《广雅》《玉篇》)。
年以前,车厢沟名不见于经传。她的声名鹊起,是最近四五年间的新鲜事儿。如今,车箱沟已然是张母桥镇的一张生态名片,与万佛湖镇的“荷花堰”、阙店乡的“篆水湾”(转水湾)一道,堪称是舒城乡村振兴的经典案例。
不同于后二者的交通便利,车箱沟要闭塞得多,交通条件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短板。改变,始于年。是年秋,在乡贤陶国成的首倡下,白果村委和车箱沟村民自力更生办了一件大事情:修通了脱贫攻坚的“ 米”。这是一个颇具启迪意义的乡村振兴故事,为当地村民所津津乐道。
四年多以来,经过当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车厢沟樱桃”已初具生态文化旅游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双重品牌效应。车厢沟,无疑是张母桥的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IP)。有鉴于此,无论是特色农产品还是乡村旅游,商标注册还是市场推广,都有必要厘清到底是“车箱”还是“车厢”——虽然二者都可以将游客带进“沟”里。
从地名角度看,不会是“车厢沟”。车厢,是晚近才出现的一个语汇。车厢,却广见于古诗文和地名。最典型的,要数杜甫《望岳三首·其二》:“车厢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车箱沟的得名由来,正是根据当地涧谷式的地形地貌而来——“山蹊容车厢,深入遂有得”(苏辙《四禅寺》)。当代,启功先生曾有《乘公交车组词》:“铁打车厢肉做身,上班散会最艰辛。”
车厢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作者
董其昌)
车箱沟的意趣,不仅仅在于樱桃的花或果,更在于其蕴涵的对世居乡土的深情,以及善于因地制宜的智慧。这样的深情和智慧,使得僻处山隈的车厢沟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昂扬的志气,以及灵动的人文之美。
今后,这个小山村会不会搞易地扶贫搬迁,尚不得而知。但随着“车箱沟”品牌的持续打造,也可能会出现网上预约游览机制或规划游客集散中心等。不管咋地,希望山野人家和慕名游客都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奔着那“车箱”里宝璎珞似的樱桃,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会愿意被带到“沟”里去的——我相信。
(运营、编辑:束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