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大师秦九韶并非十恶不赦不孝不仁

秦九韶(-年),生卒于朝政动荡的南宋末年,对我国古代数学有一流的贡献,却因没有正史记载而被误会七百多年.我们要还原一个历史人物并非易事,关于秦九韶的生平和学术贡献更是如此,由于宋史没有他的传记,后世关于他的研究主要基于三份材料:1.秦九韶的著作《数书九章》2.刘克庄的“缴秦九韶知临江军奏状”3.周密的《癸辛杂识续集》,也正是因为这些材料,让真实的秦九韶离我们越来越远.一封“奏状”为秦九韶定调——“不孝不义”“盖其人不孝不义、不仁不廉.....”,秦九韶的同时代人刘克庄(—年)在“缴秦九韶知临江军奏状”(以下简称“奏状”)中这样写到。“奏状”写于年秦九韶知临江军时,刘克庄从德行和能力等方面对秦九韶进行全盘否定,以到达自己的政治目的。如“则九韶至琼仅百许日,郡人莫不厌苦其贪暴,作《卒苦歌》以快其去”,及“九韶有子,得罪于父,知九韶欲杀之也,逃生甚密,九韶百计搜求得之,折其两脛”。在才能方面,“若使其(秦九韶)真有材能,固不可以一眚废”。细细评味这封“奏状”,我们会发现诸多漏洞或矛盾之处。从当时的大环境分析,秦九韶与当时的主战派、左丞相吴潜交好,并深受器重,而刘克庄晚年则趋附于妥协派、权臣、右丞相贾似道。为了达到不同的政治目的,施以“政敌”诽谤等是常见的事。因此,就算基于时代的局限性,作为官员的秦九韶有一些封建主义思想,但是民“苦其贪暴”等“罪行”是否真实可信,是很值得商榷的。而又基于战乱时期,“张冠李戴”问题不是没有可能。另外,对于秦九韶“不孝不义”,刘克庄并未举出具体的事项,而是“具载丹书。臣等不复缕数,姑以后省旧牍考之”,为何不直接指出,而是“具载丹书”?况且,秦九韶父母去世他均回家丁忧三年,期间还结交了吴潜,并整理写出数学名著《数书九章》呈交皇上,得到肯定。将其子“折其两脛”也和周密的记载相去甚远。或许这样的类似的事情真有发生,但是事情原委并没有如此的夸张,为了突出秦九韶的“恶”,刘克庄一定做了小说式、戏剧式的修改。这样一封以打击“政敌”为目的的“奏状”,虽有诸多可疑和不合理之处,但是基于宋史并无秦九韶的记载,而作为后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被广为传播,硬生生的让秦九韶背负了多年的“骂名”。一篇“传记”是是非非如果说刘克庄的“奏状”为后世研究秦九韶定了主调,那周密的《癸辛杂识》在某种程度上又强化了这样的认识。周密(年-年)是南宋末年雅词词派领袖,也是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癸辛杂识》的作者,《癸辛杂识》(下)中,周密为秦九韶作了一个比较详细的笔记式介绍。“秦九韶,字道古,秦凤间人。年十八,在乡里为义兵首,豪宕不羁”,在周密的记载中,秦九韶当为豪杰,而且是一个难得的文武全才。他“星象、音律、算术,以至营造等事,无不精究”,且“骈俪、诗词、游戏、球马、弓剑,莫不能知”,如果换作太平盛世,秦九韶的仕途发展应该是很不错的。但他偏恰逢乱世,奸臣、权臣当道,而又力与主战派一面,仕途不顺、遭人诟病也就不难理解了。作为政敌,周密对秦九韶的能力给予了肯定是难能可贵的,但同时,德行上周密却没能客观的记载,“性极机巧”、“用度无算”、“所携甚富”、“盖秦向在广中多蓄毒药,如所不喜者必遭其毒手,其险可知也”等等,都以夸张的形式给人以秦九韶“暴、恶、毒”的形象。仔细一品,周密肯定了秦九韶的能力,而从他的“德行不好”入手,正是一招“欲抑先扬”,打了后人个措手不及。由此可以看出,周密要“精明”得多:后人看到了刘克庄的“奏状”(无德、无能),是会对文章内容产生怀疑的,至少《数书九章》让秦九韶名扬后世。但是周密给人以还算“客观”的形象,至少他肯定了秦九韶的治学能力。不管如何,周、刘两人,一个比秦九韶年长、一个比秦九韶年少,一前一后将真实的秦九韶掩于历史长河,而变成了他们心中所希望的样子。八百字“序”虚心满满时过境迁,真真假亦是假假真真,因为主观性不可避免,只从他人的记载我们不可能还原出一个完整的秦九韶,还好有一部数学巨著留待我们研究,近千字的序言也能让我们对秦九韶的作风窥探一二。“后世兴事造始,鲜能考度,浸浸乎天纪人事肴殳缺矣。可不求其故哉?”(大致意思为:后人做事时,往往都是从头开始,而很少考虑前人已有的成果,自然慢慢地在解决问题时显得混乱不堪、缺少依据。为什么不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呢?)这句话与牛顿的名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治学必须讲究“学”、讲究虚心,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创造。这里可以看出秦九韶提倡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建立在“虚心、学习”基础上的,这是远离“暴、恶、毒”的象征。“魁隗粒民,甄度四海。苍姬井之,仁政攸在。”(译文来自网络:百姓虽小,当放首位,审时度势,以观世界。苍老的妇女生活有保障,这就是施行仁政之所在。)这是秦九韶诗九首其三,诗中尽数表达了对于人民的热爱,而非祸国殃民、凶悍残暴的形象。这也与秦九韶站在主战派一面、心怀保家卫国的理想相一致。是与非、好与坏,已经不需要有过多的语言与论据,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秦九韶——这位我国宋元时期著名的数学家,他给了我国数学史上璀璨的一道星光,他为世界数学贡献了当时最伟大的数学发现,我们至今仍然以他为傲。最后,让我们以美国著名科学史家萨顿(G·Sarton,-)对秦九韶的评价,来向这位伟大的数学家致敬!参考文献:1.秦九韶.《数书九章》2.刘克庄文集.“缴秦九韶知临江军奏状”3.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4.杨国选.秦九韶知临江军始末——兼论刘克庄其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963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