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德斌
5月24日,甘肃省兰州市一位网名为“毛毛”的博主在兰州市安宁区街头,调查了几家路边摊。结果仅仅测试了两家摊主,就发现1斤的炸鸡实际只有克,2斤的樱桃实际只有克。此后,在与卖樱桃的摊主协商解决过程中,竟遭摊主威胁。据悉,该摊主使用的是密码作弊秤。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情况在多地均有发生,使用密码作弊秤已成一些街头摊主的“公开秘密”。(5月30日《工人日报》)
足斤足两,童叟无欺,这些都是做生意的基本原则,也是千年流传下来的商业美德,很多百年老店就奉为圭臬,在各种传说的熏陶下,亦深入人心。不过,并非所有商人都能恪守本分,自觉遵守这些规则,部分商人为了牟取利益,乐于玩弄缺斤少两的把戏,特别是一些菜场、街头的小摊贩、小店,更是“鬼秤”的重灾区。无良商人使用“鬼秤”,不仅坑钱,还缺德,应采取霹雳手段,予以严厉整治。
“鬼秤”作弊,历史悠久,伎俩花样繁多,且迭代升级。以前用杆秤的时候,就在秤砣上动手脚,采取灌铅手法,做出“八两秤”;还有人在称重的时候,用小拇指勾秤,“高手”可以随心所欲控制斤两。在用机械台秤时,则有人在秤砣下放吸铁石,使用不足两秤砣等。如今,在普通使用电子秤的时代,则又采用了密码作弊,可以事先设置不同的计量,造假手段更为隐秘。
无论哪一种“鬼秤”,无良商家都是以多赚钱为目的,实现缺斤短两的骗人效果,此举属于不诚信经营,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表面上看,一次交易就少个几两,似乎影响不大,但是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通过“鬼秤”就赚到了大钱。而且,在部分网红城市、旅游景区的摊位,使用“鬼秤”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有博主揭秘某地夜市“鬼秤”套路,发现10家有8家不准,令广大网友震惊,也损害了当地商业形象。
当然了,也有地方不存在“鬼秤”现象。就如今年因烧烤而火爆出圈的淄博市,也有博主去探访,随机测试了10家商户,不管是小店还是流动摊贩,都足斤足两,还经常额外给,成为一股清流。究其原因,乃是当地商户坚守诚信经营的良心,不愿因缺斤短两砸了招牌,同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坚持执法,隔一段时间就查一次秤。治理“鬼秤”的关键,就在于严格执法,常态化检查,不给无良商贩可乘之机,从而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如果某个地方“鬼秤”横行无忌,就说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不力,对缺斤少两问题不够重视、打击力度太弱、检查次数太少。因此,各地可将“鬼秤”问题做为评估市场监管工作的一个指标,督促加强监管执法,实施常态化检查,广泛设置公平秤,并对缺斤少两行为依法重罚、公示“黑名单”,让无良商贩无钱可赚,营造安心购物的良好环境。(羊城晚报时评投稿邮箱:wbsp
ycwb.